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再添罪证
来源:新华日报   2025-08-13 08:59:00

本报讯 (钱飞 邵圆圆) 8月10日,长期旅居海外的扬中市民李先生来到扬中市博物馆,向馆方捐赠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所著《活着的士兵》日语原稿版(第二版)。

1938年1月,石川达三踏足血洗中的南京,耳闻目睹日军奸淫、劫掠的种种暴行,并据此段时期的见闻写下《活着的士兵》,为人们认识南京沦陷提供了文本材料。该书刊出后即被禁售。1945年,《活着的士兵》按完整的原稿正式出版。1973年,《活着的士兵》再版,即为李先生此次捐赠版本。此后,受到日本国内右翼影响,重新出版的《活着的士兵》删减了许多侵华文字,原稿版逐渐在市面上绝迹。石川达三本人也改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

“我是在日本当地华侨经营的一家旧书店里,无意间发现了这本日语原版《活着的士兵》,当看到日本军队侵占扬中周边的文字时,我就果断买下了它。”李先生说。前不久,一篇关于“良民证”的报道,令他想起这本藏书。此次趁着工作回扬的短暂间隙,李先生特地将其捐赠给博物馆。

“这份捐赠很有价值,从书稿内容看,在经过日本政府严格审核后书中依然呈现了大量日军侵略、屠杀场面描写,这是日本侵华的罪证。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用累累罪证粉碎日本右翼妄图通过舆论战抹黑、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行径。”扬中市博物馆副馆长倪加辉说。

标签:士兵;扬中市;原稿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wechat_2025-08-05_100855_528.png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最新消息.jpeg.jpg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