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省政府发布会
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媒体见面会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0-10-10 15:00:00
介绍教育部在江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义、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及支持政策;介绍《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起草背景和过程、主要目标、重点举措等相关情况。

曹玉梅(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参加本次媒体见面会,感谢大家对江苏教育的关注。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媒体见面会的有关领导,他们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先生;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光辉先生;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先生;无锡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袁飞先生;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正春先生。

本次媒体见面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教育部在江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义、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及支持政策;介绍《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起草背景和过程、主要目标、重点举措等相关情况。

下面,首先请陈子季司长介绍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背景及有关情况。

陈子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各位媒体朋友,刚才陈宝生部长和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分别代表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举行了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启动大会,这是教育部在山东、江西、甘肃整省推进建设职业教育发展高地以后,在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元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加快形成面上推进、线上突破、点上发力发展空间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立足区域的资源禀赋、顺应职教改革潮流、服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我代表教育部职成司向江苏省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有关情况作一个说明。

一、工作背景

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一年多来,无论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都坚持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一批长期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正被突破,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层次”到现在的“类型”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长江经济带建设在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在教育现代化布局当中规划了以“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战略布局,其中一“点”便是着眼于长三角教育发展一体化。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又强调要把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的进程。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的座谈会时又指出:教育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的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水平。从这一角度看,在苏锡常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既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主动作为,也是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希望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实际行动。

二是推进东部地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目标的先行者、探路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大家知道,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2020年1月,孙春兰副总理召开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鼓励地方试点试验,在东中西部选择若干个省和地级市先行先试,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和宝生同志的要求,我们结合区域发展需要,确立了“因地制宜、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分整省推进和城市试点两类,在东部“提质培优”,在中部“提质扩容”,在西部“扩容提质”。

教育部部党组之所以将全国第一个城市试点选在了江苏,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有需求。苏锡常都市圈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我国以“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中的关键点。二是工作有基础。苏锡常3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历史文化相似,职业教育集中且相对发达,一体化程度较高,在这里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有很好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基础。三是改革有共识。近年来,教育部、江苏省多次在苏锡常布局试点试验,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2019年5月,孙春兰副总理在苏州调研时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并希望江苏“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去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共同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设想。今天的启动会就是这些共识和设想的落地之举。

三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服务苏锡常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是国家经济命脉。苏锡常制造业无论是总产值还是增加值都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期苏锡常提出了“做实做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但需要科研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和整体社会发展联系是最紧密的、也是最直接的,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也是一种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更是一种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所以推动苏锡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推动苏锡常高质量发展,既是题中之义,更是迫切之需。

二、目标任务

苏锡常方案以贯彻落实“职教20条”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设计了5个方面、24条改革任务,细化了教育部的7项支持政策、江苏省的18项支持政策,及苏锡常的34项工作任务,努力探索城市群一体化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主要有5方面重大改革:

一是打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界限,开展多层次一体化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实践。

二是以“提质、均衡、引领”为导向,探索城乡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的集约发展模式。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群建设,打造一批产教联盟、产教融合园区(校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

四是全面推进都市圈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治理水平。

五是提高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万名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占比以及提高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使职业教育成为老百姓的理性选择。

三、方案的创新点

这个方案主要有三个创新点:

一是制度创新。探索城市群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一体化设计苏锡常职业教育的规划目标、建设标准、政策支持、组织推进和管理评价,推动区域产教融合发展,输出城市群职业教育发展的“苏南模式”。

二是模式创新。瞄准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进一步整合都市圈职业教育的资源、平台等要素,通过苏锡常三驾马车合力共治,全面提高经济圈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是理论创新。依托都市圈技术师范院校、职业学校,总结办学的实践经验,系统开展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理论、基本类型特征、社会价值导向、建设标准、特色职业文化等研究,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模式。

四、推进机制

为了确保这次改革成效,我们将按照今天上午宝生部长和勤俭书记在启动会上的指示要求,依托共建领导小组,用好部省共推机制,实施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加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重点突破,按照任务分工倒排工期,建立工作台账,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以高度政治责任感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力争把苏锡常打造成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

时间关系,我就做上面的说明。谢谢大家!

曹玉梅(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谢谢陈司长。下面请徐光辉副秘书长介绍《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和过程、有关思路和目标以及我省重点举措和安排。

徐光辉(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上午好!刚才,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了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启动大会,正式发布了《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这是江苏省、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国家赋予江苏省在苏锡常都市圈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使命担当,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现代化教育强省进程,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增添强劲的动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意见》起草的背景和过程、有关思路和目标以及我省重点举措和安排。

一、背景和过程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孙春兰副总理2019年在江苏调研职业教育时要求,江苏应当为全国提供经验。

江苏位处的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新时代新征程,长三角肩负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国家战略任务,迫切需要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提供有力有效支撑,而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无疑是担当生力军的新使命。

苏锡常都市圈位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群,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最密集和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职教资源富集。现有高等职业学校34所、在校生24万多人,其中“双高计划”建设单位8所,中等职业学校53所、在校生近21万人。无锡是全国“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常州科教城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二是科技创新活跃。2019年苏锡常三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4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8%,苏州、无锡、常州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49.4%、45.5%和46.2%。三是实体经济发达。2019年苏锡常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万亿元,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从全国来看,苏锡常都市圈的职业教育是“天心地胆”,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对于都市圈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江苏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优化升级,进而推动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亲自部署和推动。从去年5月开始,组建专班推动部省共建工作,多次赴教育部接受指导和争取支持,陈宝生部长、孙尧副部长均给予亲切关心,提出明确的要求;苏州、无锡、常州市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改革措施和支持政策。在教育部职成司等支持帮助下,《实施意见》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准于9月16日印发,今天正式对社会发布。刚刚部省联合召开了启动大会,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和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任振鹤副书记等领导同志出席,体现了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

二、有关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立足苏锡常都市圈、服务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激发各类办学主体活力,以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制定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重要政策,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服务先进制造业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并由片及面,深入推进江苏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主要有三个方面目标:一是区域发展方面。到2022年,都市圈建成全国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示范区和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标杆区。二是内涵指标方面。到2022年,区域内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6年,每万名劳动者高技能人数达到1100人左右,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逐年提高。三是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到2022年,都市圈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以若干龙头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千亿级产业建立20个左右的产教融合联合体,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良性互动机制逐步成熟;以学制衔接、课程衔接等为主线,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多元化办学体制基本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全面推行,职业院校与企业普遍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校企师资实现双向互聘与交流,师资队伍“双师型”比例达9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三、有关重点举措

苏锡常都市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举措,可以归纳为“五个聚焦、五个突破”: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在制度完善上寻求突破。重点建立5项制度:强化职业院校党建引领;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立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制度;推行“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类型的考试招生制度。

二是聚焦规划布局,在体系健全上寻求突破。重点抓好5项建设:开展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本理论研究;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树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

三是聚焦价值导向,在质量提升上寻求突破。结合《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以“提质、均衡、引领”为改革导向,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的集约发展模式,重点推进4项举措:优化区域职业教育布局;健全职业院校设置标准与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

四是聚焦精准施策,在创新实干上寻求突破。发挥江苏校企合作政策首发优势,细化落实产教融合系列政策,推进产教融合城市群建设,重点推进4项举措: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政策;打造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园区;共建共享联合产业学院和优质实训基地。

五是聚焦“两力”提升,在环境营造上寻求突破。围绕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贡献力,重点推进6项措施:建立一体化组织的工作平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精准帮扶的能力;开展职业教育价值导向研究;培育和弘扬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这“五聚焦、五突破”也是我们江苏贯彻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着力探索和实践。

四、切实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要求,积极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实践,着力在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教区域一体化发展、现代职教理论建树、职教服务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接续发力,向高峰登攀、向标杆奋进。

文件中明确了部省支持政策清单和苏锡常都市圈(苏州、无锡、常州)工作任务清单。下一步,将成立由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和苏锡常三市工作专班,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大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和各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总之,我们不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奋力开拓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曹玉梅(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谢谢徐光辉副秘书长。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

新华日报记者:我想请问一下省教育厅曹厅长,区域发展的“苏南模式”早已成为我们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教育部和江苏省又再次提出要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苏南模式”,非常令人期待。请问您心目中的苏南职教模式是什么样的。谢谢!

曹玉梅(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谢谢新华日报的这位记者。就像你所说的,这次大会上娄书记和陈部长都提出了要创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苏南模式,这是对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愿景的殷切期盼和明确要求。创造苏南职教模式,就是希望苏锡常地区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进程中,在破解难题与困局、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能够探索出一种让其他的城市或者区域能够学得了、用得上、能见效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打造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制度性机制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至于“苏南职教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它应该至少获得“三个满意”,即人民满意、行业企业满意、学校满意。

让人民满意,首先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育人全过程,将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次是职业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做好知识储备;第三职业教育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一份令人尊敬、引以为豪的工作。为了做好这三点,我们在部省共建《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是实施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打通职业教育学历的上升通道,比如苏锡常8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比如我们将支持高职院校与应用型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这些都是为了提供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多的成长成才机会。

让学校满意,重点是要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让方方面面对职业教育都给予重视和支持,学校在招生中能够招收到适应性强、有专长的学生。这次部省共建有一大创新点,就是跳出教育看发展。一方面研究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工匠精神和职教文化,提升职业教育认同感;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技能型社会,引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尚。

让行业企业满意,就是让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满足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帮助行业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校企合作更加深入、产教融合更加紧密。这次部省共建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深化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江苏近几年在产教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全国第一部省级立法支持产教融合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产教深度融合扫清了制度障碍,苏锡常综合改革,就是要落地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红利,通过职教园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参与院校建设,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法无定法,式无定式。因时利导,兆于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苏南职教模式”是运动变化的,会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以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初心与使命将始终不变。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我问一下像咱们无锡职业教育在服务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以及下一步有什么举措和政策的扶持,谢谢。

袁飞(无锡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谢谢这位江苏新闻广播的记者,也感谢各位媒体长期以来对无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根据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应该说这几年无锡在服务于智能制造上面做了一些事情,这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近年来,无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势主导战略,出台《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应用10个,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24个,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为无锡推动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精准对接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智能制造类的专业,把职业教育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以及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鼓励职业院校精准对接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办好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50个重点专业,给每个专业奖补100万元。目前全市高职院校开设了157个重点专业,中职学校开设了69个专业。

第二个是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加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的建设。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建立职业院校实行定点企业制度,评选校企合作示范组织100个,培育省产教融合型企业10个,职业院校牵头组建智能制造、物联网等17个市级和10个全国级、省级的职教集团。加强产教融合载体的建设,培育了40个世界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建成智能制造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平台22个。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4个项目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第三个是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提升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的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在实践性较强的智能制造专业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组建“1+X”证书制度试点联盟。全市共有24所大中专校参加了工业互联网实施以运维等58类证书试点,达到230项,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万名,毕业生有60%以上在无锡就业。全市每万名从业人员中高级技能人才数达到了1031人。

下一阶段,我们重点围绕三个高,就是“打造产教融合度高,区域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国家职业教育高地的城市进行努力。

具体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集群,建设50个紧密结合市产业发展水平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20个高水平共享型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和10个示范性的职业教育集团。二是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一批中职“领航学校”,支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加速发展。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有基础的高校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是进一步强化发展保障,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市与在校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委领导挂钩联系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统筹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鼓励引导智能制造产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我的回答就是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想请教育部的陈司长介绍一下教育部将对我们苏锡常的改革创新提供哪些政策支持?

陈子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谢谢新华社的记者,前面在实施方案里涉及到教育部的支持政策清单共有7项。这个7项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支持苏锡常加强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苏锡常有一个特点,一个是实践比较丰富,另外一个,理论研究的能力比较强。这是它的双重优势,所以我们把这个双重优势要发挥好,成立国家级的职业教育的智库和科研机构,来开展对职业教育,对于类型教育,它迫切需要一些研究,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发展目标、建设、专业发展、涉及到一些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工匠精神等等这些,就这些体系开展一些研究。

第二,这里面涉及到苏锡常职业教育加快建设职业教育的体系。这里面的体系分几块。包括推动苏锡常,首先要不断地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第二个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第三块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有就是支持地方本科院校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还有要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这些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它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怎么样贯通衔接。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各按其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享受到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乃至更优的就业机会。

第三,支持苏锡常加快完善产教融合的一些基本制度,这个制度包括落实落细产教融合城市、行业和企业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共建、职教园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同时也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构建职业教育多元的发展格局,推进校企构建命运共同体,具体的,大家在材料后面的附件都可以查阅,我就不详细介绍了。谢谢大家!

省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我想问一下曹市长,去年5月,孙春兰副总理专门前往苏州考察职业教育,并对苏州职业教育给出了很高评价。请问苏州这一年在贯彻落实孙春兰副总理指示要求,在提质培优、打造现代职教的样板标杆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谢谢!

曹后灵(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感谢新闻媒体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苏州历史上是状元之乡,也是院士之乡,苏州同时也是一个能工巧匠之乡,大家知道天安门就是苏州的香山匠人去建造的。刚才我听了大会之后感触很深,我们对发展普通教育跟职业教育同等重要,有了一个新的更深的更全面的认识。2019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来苏州调研我们的职业教育,并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个月以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苏州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将苏州的职教经验作为新时代的样板推向全国。孙副总理调研和全国职教现场会开了以后,为我们苏州推进新时代职教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深化职教改革,创新职教发展提供了高位的指引和平台。一年多来,我们苏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孙副总理在苏调研的指示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产业升级、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基础性、战略性育人平台。我们主要是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的方向。我们建立健全了市领导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在苏高职院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这个我们落实得很好。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党员副市长联系全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启动以听党课、上党课、听思政课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联系活动。二是加快实施新时代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助推提升计划,深化职教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评选了一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遴选建设了一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创建了一批校企共建的文明实践中心,来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的新人。三是做细做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典型案例的评选,编选了《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读本》,修订了《班主任100问》,细化做实中职德育工作。

第二方面,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个是完善制度设计,2019年10月,市政府出台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21条举措,2020年的3月,又追加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性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探索标准的开发,2019年我们列入苏州市地方标准项目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已经完成编制并且通过审核,填补了职业教育地方标准的空白。《双元制人才培训中心建设的标准》已经列入2020年苏州市地方标准项目,年底前可以完成研制任务。三是强化项目的拉动,遴选培育了两批共24家优秀的企业学院成功推介12家企业入围首批省产教融合型的试点企业,占了全省的14.8%。成立苏州市人工智能职教集团,使我市市级职业教育集团达到了18家。

第三个方面,大力提升质量内涵,迈上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一个是强化育人体系的建设,2020年苏州共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育培养项目104项,其中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8个,占全省的12.7%。3+3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98个,占全省15.38%,数量居全省第一。二是深入发挥平台的功能,不断深化苏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联席会议和所属教学、学工、后勤和产教四个联盟。组织开展师范生教学竞赛、数字建模和3D打印比赛、创客马拉松比赛、后勤人员和学生辅导员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在全省首创编制了《苏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和《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三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五年制高职和中职专业近30个,新增14个省级现代化的专业群,占全省的16.5%,累计建成53个。新增11个省级现代化的专业群,占全省的11.22%,累计达到29个。2019年7月份,苏州成功获评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苏州将持续不断地狠抓执行落实,特别是按照今天启动大会的要求,按照省委娄书记、教育部陈部长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上,重行动,出实招,破难题,求实效。在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大写意”中,用心绘好我们苏州“工笔画”,主要是按照启动大会提出的一些清单,我们一件一件扎扎实实的把它落实好,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常州市陈市长,我们常州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品质方面有哪些举措或者是政策?谢谢!

陈正春(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感谢中国教育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我们在座的所有新闻媒体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常州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常州参与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这样一个建设工作。我们觉得既是对我们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鞭策,也深感责任重大。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面临着许多瓶颈,我们觉得现代新技术快速的发展,首先反映在产业上面,产业的发展对企业,最终体现在企业新的产品、新的模式。反过来,企业又倒逼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合适的人才?前期我们常州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大学城的建设,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现在面临着一个瓶颈,如何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发展的需求,来培养我们适合的人才,高技能人才。这次部省共建,对我们下一步的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常州既是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成员之一,又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的试点城市,两个国家级的试验试点在常州叠加,为全市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想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做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文章。来完成职教高地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培育职业教育品牌这样的任务。

一个是要聚好“磁力场”,构建更加健全的职业教育制度。首先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在这次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基础上要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试验区和试点城市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的职业教育规划、资源的整合、改革和政策等各个方面,将职业教育发展能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上海都市圈的建设。强化经费投入机制,设立产教融合发展的专项资金,组建产教融合的发展基金,双轮驱动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要搭好“金字塔”,完善更加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积极争取部、省、厅等各方的支持,加快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塔尖、本科职教专科职教为塔身、中等职校为塔基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金字塔”体系。加快推动江苏理工学院深入建设江苏技术师范大学,推动常州工学院建设省内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推动在常三所“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纳入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试点学校的建设序列,还要推动2-3所中职校升为高职院校。

三要种好实验田。建立更加良性的产教融合机制。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出台1+4的政策文件,1就是指《常州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实施方案》。4是指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意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方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方案、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城市创新行动的方案等几个专项的方案。强化市场导向,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开展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特殊贡献奖、产教深度融合专业群(实训基地)、示范性现代学徒制项目这些评选。

四要用好“朋友圈”,探索更加灵活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开发等办学行为,重点在工业能源互联网、轨道交通、机器人等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体化运作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力争建成国家级的产教融合(联盟)2-3个,职业院校专业和产业的吻合度要超过90%。

五要建好“策源地”,打造更加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职业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不断提升产教协同育人的水平,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每万名劳动者高技能人才要争取达到1260人以上,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掌握一技之长,真正拥有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真正彰显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地位!谢谢各位朋友对常州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曹玉梅(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谢谢陈市长,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各大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江苏教育和江苏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今天的见面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标签:

责任编辑: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