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省政府发布会
江苏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江苏省政府   2018-09-04 15:29:00
针对加强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的阶段性成效报道,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领导也有明确要求,请大家给予进一步的关心和支持。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也就是《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省委就此召开过新闻发布会。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各项目标任务均达到了序时进度要求。经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今年以来我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进展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政府陆留生副秘书长、省委农工办单干银副巡视员、省发展改革委汤明海副主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刘大威副厅长、省农委蔡恒副主任、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倪春青处长、省委政法委综治三处姚恒斌处长。此外,省有关部门的处室负责人也在新闻发布厅前排就座。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首先,请省政府陆留生副秘书长发布新闻。

  陆留生(省政府副秘书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2018年至2022年在全省组织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并将其作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写入今年省委1号文件。4月2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每项工程的具体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政策举措。省级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围绕重点工程组织实施,迅速展开工作布局,细化方案、集聚资源,有力有序加以推进。各地紧紧围绕十项工程重点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健全推进机制,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现将今年以来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上半年总体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思想重视、行动迅速,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各项目标任务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编制完成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成立江苏省乡村振兴产业联盟。调减低效粮食作物面积,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38万亩,其中夏粮面积减少71万亩、秋粮面积预计减少67万亩。上半年优良食味稻米、特粮特经、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300万亩、25万亩和23万亩。二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高标准农田175万亩;三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超过78%,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51%,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超过60%;益农信息社行政村覆盖率达91%;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6%;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7%。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实现22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全覆盖,首次纳入耕地轮作全国试点、落实面积70万亩,夏季秸秆还田面积3200万亩左右、还田率85%。四是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启动“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创建;新增绿色食品392个、有机农产品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全省“三品一标”有效数达18105个。五是建立一二三产融合载体。制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指导意见,实施26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736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达4500亿元,同比增长8.5%;实施“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六是加强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成立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管委会,启动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召开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发展推介大会。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建设,对49个项目予以立项;推进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新建23个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七是建设农业开放合作平台。组织认定25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0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出口19.9亿美元,同比增长9.4%。

  (二)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94元,同比增长8.9%。一是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开展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行动,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3.8万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10.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2.8%和3%。全省新增转移就业14.8万人,累计转移率74.8%。二是提升农民创业能力。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民创业培训2.9万人,扶持农民成功自主创业4.5万人;部省联合开展省级创业型乡镇、村和园区建设。评选出十大“江苏双创好项目”,开展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评选工作。三是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特粮特经面积扩大300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占比达77%,应时鲜果、茶叶、食用菌等发展势头良好。四是宣传增收政策和典型经验。在江苏卫视录制《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节目,编印《富民增收100例》。

  (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持续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省政府召开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出台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新增试点镇50个左右。开发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系统,制定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15个。出台2018年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农村改厕11.5万座。建立农村危房改造4类重点对象台账,下达年度农村危房改造第一批任务及补助资金。二是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确定第二批2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启动第三批试点申报工作,编制《江苏省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导则》,科学引导农房建设和村庄特色风貌塑造,并同区域编制已建成且受农民欢迎的农房设计方案图集,供农民建房选用。三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展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调查课题研究,梳理全省传统村落的数量、类型、地理分布特征及现状条件等情况,修改完善《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导则》。

  (四)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营造社会好风尚。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发动基层党代表、“百姓名嘴”、大学生村官等宣讲骨干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学习十九大拥抱新时代”基层主题宣讲活动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入手,日常化、具象化、生活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推进农村文明家庭建设。制定《江苏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开展“我家40年”家庭故事征集活动。三是推进乡村移风易俗。针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全省4371个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四是推进文化惠民。制定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部署推进577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年度建设任务,上半年送戏下乡1400场。五是开展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率先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承办第二届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组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打造14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五)万村善治推进工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一是强化乡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技防镇和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推动乡村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加强乡村公共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农村地区违法犯罪活动。二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地区政治安全,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坚决防止在农村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三是创新乡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成立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领导小组。规范设立综合网络13万余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近30万名,其中专职网格员6万余名,农村地区由村“两委”委员担任网格长。明确网络服务重点为信息采报、全民服务、矛盾化解等9大类22小类近90项具体工作。四是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大力推进“政社互动”,全省“政社互动”模式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全社区“减负增效”机制,社区负担较大幅度减轻。强化农村社区民主协商,推广南通“五微三有”自治工作模式,拓展“微自治”内涵。五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省级1万个以上。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法律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全省村(居)配备法律顾问7518名。六是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召开全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各地兴起学习马庄经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

  (六)乡镇功能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指导推动乡镇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高质量培育产城融合特色小镇。研究制定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已公布的两批共56个产业类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探索建立省级特色小镇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和扩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江阴市行政管理体制县级集成改革有序推进,第二批29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三是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确定江宁区横溪街道等16个具有培育潜力的小城镇,开展重点及特色镇保护与发展试点示范。四是提升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体面貌。研究制定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治实施意见,启动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现状摸底调查,梳理总结典型案例,为改善被撤并乡镇集镇区面貌夯实工作基础。

  (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一是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省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会进行部署。截至7月底,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农村公路覆盖率达到75%。二是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项目已全面开工,预计11月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光纤宽带到户率超过90%,家庭宽带普及率达75%,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率超过90%。四是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召开全省农家书屋工作会议,印发2018年江苏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开展3000家农家书屋与县级图书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工作。五是推进村级配电网改造。上半年,完成村级10千伏配电变压器改造1.4万台,改造加空线路2247公里、电力线路935公里、农村低压线路623公里。六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开展农村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强化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力度,今年安排招生计划2653人。七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省设村卫生室15320个,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或3000人口设有1个卫生室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今年提高到人均不低于65元。八是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从今年起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25元提高到135元,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47元。九是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出台统一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待遇的具体办法,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10元,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十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对110余家农村养老机构实行质量提升,全省1092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中有946家挂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229家特困供养机构实现公办民营,入住率达48%以上。

  (八)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脱贫致富奔小康年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高质量完成好国家标准的脱贫攻坚任务。严格对照国家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认真组织“回头看”,逐村逐户排查,全面巩固提升。聚焦全省1.17万低收入农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全力以赴加以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好“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对脱贫的低收入人口,做好防止返贫工作,确保稳定脱贫。二是全力推动脱贫致富奔小康。针对经济薄弱村,确定123个省定重点经济薄弱村,省级财政每村补助资金补齐200万元。针对因病致贫重点群体,出台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财政全额代缴政策,以及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政策。开展资金收益扶贫,印发《关于加强资金收益扶贫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三是加强监督考核。组织对苏北5市和12个帮扶重点县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考核,对成效显著的8个县省级安排奖励资金共1亿元。以“三查三治”为重点,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四是部署推进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我省《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

  (九)农村改革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化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率先完成武进区全域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全省共91个村基本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任务。二是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头看”,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160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60%,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实现镇级全覆盖。三是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我省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试点省份,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全面部署,颁布《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截至6月底全省近一半的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超过8000个行政村(居)进行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四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形成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保余额16.5亿元。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6家农商行在国内主板上市。全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426家,涉农贷款占比达98.6%。主要种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五是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截至6月底,已完成104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68.6%。六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上半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成立产业化联合体30多家。全省家庭农场超过4万家,农民合作社9.5万家。七是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20个,完成年度任务的50%。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废弃物包装回收处理从苏州扩大到13个县市。八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建设。出台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意见和国有林场改革省级验收办法,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国有林场改革全面督查,浦口区等23个县(市、区)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完成率超过50%。九是加快江苏农垦改革。6家国有农场属地政府出台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细化方案,18个农场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

  (十)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念、方法、载体,以高质量党建工作促进乡村振兴。一是强化基层党建政治功能。严密基层组织体系,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9.68万个。建强党群服务中心,制定《村党群服务中心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创新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持续推进“党课名师”工程。二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严肃组织生活,全省23.6万个基层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创新活动形式,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丰富活动载体,策划制作40集《十九大党章知识精粹》。三是推进农村骨干队伍建设。实施“双培育双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已重点培育175名乡镇党委书记、23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8300多名村干部后备人才。组织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选聘“兴村特岗”人员4368名,招录“定制村干”906名。四是夯实基层党建责任。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今年市县乡共确定1359个“书记项目”。今年按不低于5%比例倒排865个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落实整顿提升措施。研究制定“抓乡兴村40/60计划”先进县(市、区)考核验收办法,县级40%的乡推进达到示范标准、60%的乡推进达到合格标准,发挥先进引领作用。

  总的来看,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已经绘就,工作布局已全面展开,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发给记者朋友们的材料里已作了详细分析,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关于做好我省下半年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已经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度“三农”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始终摆在优先位置,继续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努力以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奋力夺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良好开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7月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正式印发实施。对于我省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8月3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作了专题研究讨论。8月16日,吴政隆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对《规划》进行专题审议。目前,正在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将提交省委常委会审定后印发实施,进一步明确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切实强化乡村振兴工作的规划引领作用。同时,优化完善镇村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以规划来定目标、定任务、定举措、定行动。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认真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注重务实管用,让每项工作在省级层面都有政策支撑,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用政策来引导和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中央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规定,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抓紧研究提出完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的具体意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力争年内出台《省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使资金支持更加集中更加高效。

  三是注重项目推进。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用项目化的方法推动规划、计划、举措的落实。充分发挥十项重点工程牵头部门作用,紧紧围绕每项重点工程,认真梳理出一批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项目,作为标志性、示范性的工作,集中力量推进建设,通过一批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让十项重点工程建设早见成效。紧紧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突出我省“四治理四提升”重点任务,精心组织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出台关于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有序推进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认真筹备办好第二届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农民丰收节”、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四是注重典型示范。重点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突出示范引领,注重典型培育,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水平。一方面,总结梳理近年来我省“三农”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深入系统研究戴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认真加以总结推广;另一方面,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支持力度,组织编制《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考核验收评价标准(试行)》,严格考核验收,真正建出“特色”、形成“样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各地各部门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强大动力,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学习观摩等形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比学赶超”,放大典型示范效应。

  五是完善推进机制。进一步督促各地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完善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组织推进机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程实施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更加有力地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根据中央要求,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并建立日常督查、季度调度和年度通报制度,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实,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我就发布到这里,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谢谢陆秘书长。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所供职的媒体。由于今天参与发布的部门比较多,请大家也说明要提问哪位负责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在,全国都在推进特色乡镇建设,我们江苏特色小镇建设在发展数量、质量和发展背景上有什么特点?

  汤明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是推进城镇化的新探索。为推进江苏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省政府在2016年12月出台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个指导意见,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经过严格筛选,并经省政府同意,目前已发布了两批56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总的目标,争取用3—5年时间,培育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文明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当然,为了指导推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除了省政府出台的指导意见,我们正在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要求各地在建设特色小镇上把握这几个方面。一是确保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不走样,严格按照特色小镇的内涵来创建。二是改革创新,鼓励在各地产业转型、运营管理等方面探索。三是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特色小镇的重点核心就是产业特色小镇。不允许各地以建特色小镇名义来搞房地产,这个我们一贯是明确的。四是强化功能融合,以人为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五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为保证特色小镇高质量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正在研究,将来也会出台意见。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规范,来强调特色小镇建设不走样。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我们注意到,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有一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能否介绍一下我省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改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厕所革命”这项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具体工作?

  刘大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十二五”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江苏以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系列行动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彰显乡村特色风貌,多元渐进、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下面,做个简要介绍:一是始于2011年,持续5年的村庄环境整治。全省累计整治18.9万个自然村,基本覆盖了城镇建成区外的所有自然村,全面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全省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普遍改善,这是一次全面的普惠行动。同时建成一大批设施完善的康居乡村。这项工作得到农民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成效超出预期,成为江苏促进乡村发展的有力举措。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村庄环境面貌普遍改善的同时,江苏择优规划发展村庄,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因村制宜建成742个类型多样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比如,南京周边的(江宁)黄龙岘、徐州的倪园村、兴化的东罗村等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都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三是传统村落保护。2017年省政府以政府令形式颁布了《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有效加大了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并明确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优先支持省级传统村落实施保护发展。四是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你提到的“厕所革命”,是卫生计生委牵头在抓。除了厕所卫生改造,还有一块就是生活污水的系统治理。2015年,江苏被住建部列为全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省,在深入村庄调研、分析、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方案》,确定县级政府主导、推行专业公司总承包+运营管理的工作路径;我省已有46个县(市、区)开展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46个试点县(市、区)完成了近7000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累计10000多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五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去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截止目前,前两批7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建设正有序推进,首批试点的大部分村庄已经初见成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求“丰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实践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赋予了更重的引领责任。省田园办在跟踪总结试点经验的同时,近期正在抓紧第三批省级试点村庄名单。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持续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引导规划发展村庄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并积极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一般自然村进一步夯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目标是:到2022年,培育50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保护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建成1万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推动乡村建设全面发展。到2035年,引导有条件的规划发展村庄创建为特色田园乡村,其它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庄。到2050年,城镇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相对均衡,城乡高度融合;到那时,乡村将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选择。

  现代快报记者: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产品具有品种优、质量好的特点,长期深受消费者青睐。要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建设是关键。请问,省里如何通过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蔡恒(省农委副主任):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江苏“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从农业高质量发展来说,从农产品品牌来说,从农产品质量来说,应该是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农产品品味,也是广大消费者最关注的,好不好吃。第二,农产品品质,农产品是一级的还是二级的、三级的?第三,提高竞争力、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要强调农产品品牌。到今天,农产品品牌应该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公用品牌,第二是专业行业品牌,第三是企业品牌。应该说,江苏在全国来说,大的农产品种类比较多,也形成了一批有地域特征、文化底蕴的区域公用品牌。包括射阳大米、高邮鸭蛋、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南京盐水鸭,入选了全国百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射阳大米、兴化大米入选了“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洞庭山碧螺春荣获了“中国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同时,维维、恒顺、鑫缘茧丝绸、苏垦大米、阳山水蜜桃等众多品质优良、特色优美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在全省有名,响彻大江南北。当然,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江苏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从品种上、种质资源上,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品牌和品牌的覆盖率还不是很大。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育年销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30个,年销售额超五千万元的企业产业品牌300个。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中,我们专门作出了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的部署安排。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要培育品牌。引导各地依托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等,将品牌培育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等结合,分区域、分品种、分层级培育一批江苏农业品牌。引导品牌主体申请商标注册,争创省级以上公用知名品牌。在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首先从优良的食味水稻率先启动,着力打造“苏标”大米,让苏米之乡的“米”牌焕发新春。二是推介品牌。过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皇帝女儿也愁嫁”。做大品牌,推介为要。我们将进一步强调品牌营销。利用中国农交会、中国茶博会等重点展会来推介。我们推介品牌并不是推介某个产品,我们考虑产业和产品一起营销,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一起推送,附着文化内涵。通过打造江苏农洽会、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优质稻米博览会、国际农展中心等省级展会平台,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发展壮大一批网络营销农产品品牌主体、品牌产品和品牌电商。组织好各类境外参展活动,推动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提升江苏农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三是支持品牌发展。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一批省级和市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壮大,有重点地培育奖励。支持组织开展品牌评选评价。加强江苏国际农业展览中心等平台、省级展会建设,鼓励参加各类品牌会展活动、入驻知名电商平台等。第四要提升品牌。挖掘农业品牌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融合,加大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等品牌保护和创新发展,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农业品牌。

  农民日报记者:中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是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目前,我省农村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76%,60岁以上占36%。一部分省定经济薄弱村,基础弱、条件差,如期脱贫难度大。省里对聚焦这部分群体和经济薄弱村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单干银(省委农工办副巡视员):感谢记者朋友们对扶贫工作的关心支持。应该说,经过几轮帮扶,剩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病、残、孤、老、灾比较多。剩余的经济薄弱村明显呈现“四低一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耕地流转比重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低收入人口占比高。同时,苏北还有丰县湖西地区等六个重点片区。这部分重点群体、重点经济薄弱村、重点片区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如果不加大帮扶力度,就可能难以实现如期脱贫。为此,省里明确政策。今年5月初,省排定了123个经济薄弱村,对每个村补助200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对其中的83个村,落实省级机关部门单位挂钩帮扶。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重点群体,将其基本保障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部代缴,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这一块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给予补助。对无劳动能力的,由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高龄失独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保障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由省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全力落实产业、就业、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扶贫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我省将按照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的部署,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和重点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更加扎实,为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加强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的阶段性成效报道,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领导也有明确要求,请大家给予进一步的关心和支持。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标签:乡村;省政府;特色小镇

责任编辑: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