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省政府发布会
2017年全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8-05-14 14:47:00
2017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出“环境质量改善最快、污染治理力度最大、环境监管执法最严、制度改革频度最密、社会共治氛围最浓”五大特点。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污染防治是中央明确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干部群众十分关注。依法公布全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环保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回应社会重大环境关切,对于宣传省委、省政府重大环境决策部署、推动环保重点任务落实、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出“环境质量改善最快、污染治理力度最大、环境监管执法最严、制度改革频度最密、社会共治氛围最浓”五大特点。

  经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环保厅负责人发布2017年全省环境状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并在发布台就座的是:省环保厅方斌斌副厅长,省环保厅水环境管理处戢启宏处长、大气环境管理处刘晓蕾处长、环境监察综合处盛学良处长。此外,省环保厅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也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在前排就坐。受省政府王思源副秘书长委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省环保厅方斌斌副厅长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现在,请方斌斌副厅长发布2017年全省环境状况。

  方斌斌(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2017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苏环保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改善的良好势头。

  一是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有所提升。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104个断面中,年均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1.2%,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7.8%,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与2016年相比,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上升2.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380个地表水断面中,年均水质符合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3%,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8.9%,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8%。与2016年相比,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上升7.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3.7个百分点。

  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较好,10个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41条主要入江支流的45个控制断面中,年均水质符合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断面分别占68.9%、17.7%、6.7%和6.7%。与2016年相比,符合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2.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处于Ⅱ类和Ⅰ类,总磷年均浓度处于Ⅳ类,总氮年均浓度处于Ⅴ类。与2016年相比,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稳定在Ⅱ类以上,总氮浓度下降5.2%。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6.8,同比上升2.2,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全省近岸海域31个国省控海水水质测点中,符合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的比例为41.9%,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比例分别为32.3%、9.7%、16.1%。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量为63.49亿吨,占取水总量的99.93%。

  二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按日评价,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0%,较2016年下降2.2个百分点,13市达标率介于48.2%~79.2%之间。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除臭氧和二氧化氮浓度同比上升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3.9%、较2013年下降32.9%,超额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中“较2013年下降20%”的目标要求。2017年,全省共发生7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按照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蓝色预警7次,其中2次升级为黄色预警。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为15.6%,降水年均PH值为5.59,与2016年相比,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下降3.2个百分点。

  三是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各类声源、声强及分布情况无明显变化,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仍是影响全省昼间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全省设区市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6分贝,有8个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二级水平。设区市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表现出与城市日常生产、生活和作息规律相似的变化特征,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8时上升明显,8~18时维持在较高水平,18~21时逐步减弱。

  四是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生态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6.4,各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处于61.4~70.2之间,生态环境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太湖、长江、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水体水生生物监测结果显示,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五是辐射环境状况良好。全省辐射环境59个国控点和233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水体及近岸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与1989年江苏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测量结果处于同一水平;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环境中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总的来看,江苏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在持续改善,但是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艰苦攻坚期”,面临不少压力与挑战。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为保障,聚焦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战役,强化源头防治和监管执法,更大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更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确保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保目标,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详情请参阅《2017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借这个机会,对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江苏环保工作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谢谢方厅长。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供职于哪家媒体。

  新华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请问,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省环保厅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方斌斌(省环保厅副厅长):对照国家大气、水和土污染防治任务,应该说江苏任务非常繁重。说是攻坚战是一点不为过。我们根据江苏生态环境状况,制定了自己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紧扣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目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具体来说突出抓好“六个升级”。一是升级工业污染治理措施。协助省有关部门制定标准更高的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政策,进一步压减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同时启动钢铁、焦化、水泥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燃气锅炉和垃圾焚烧电厂脱硝设施建设。二是升级燃煤污染治理措施。推进苏南地区热电整合,对于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和分散锅炉逐步进行关闭整合。到2020年,和“263”一致,全省煤炭消费量比2016年减少3200万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提升至70%。三是升级车船污染治理措施。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南京和苏州年内要率先实现电动公交“全覆盖”。同时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深度治理和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实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禁用,严格落实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四是升级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分类整治小企业10万家以上。落实工地扬尘控制责任制,加强港口、码头及物料堆场扬尘防治。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全面禁放烟花爆竹。五是升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措施。列入“263”专项行动的8000多项VOCs治理项目,提前至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加强餐饮油烟以及汽车维修等重点行业治理,大幅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六是升级应急管控措施。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调整预警启动门槛,完善应急响应模式,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细化限产限排等应急管控清单,依法合规推进管控措施落实。

  第二,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保好水、治污水并重,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责任。重点围绕国家下达的水质目标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消除劣Ⅴ类水目标,督促国省考断面的市县两级“断面长制”履职尽责,通过定期通报、约谈、限批等措施,倒逼水质目标实现,今年的目标是380个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二是强化水源保障。继续开展地级和县级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快推进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隐患整治,确保今年底前县级水源地问题隐患全部整治到位。三是加强污染整治。以企业废水、生活污水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处理能力和监测监控能力。四是加强流域治理。大幅收严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自动监测、人工巡测、卫星遥测、流动监测“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监测预警体系,严密监控太湖水质藻情,每月召开水质藻情形势分析研判会,保障太湖安全度夏。进一步加大重污染入海河流整治力度,协调推进近岸海域浒苔监测和打捞,保障海洋环境安全。同时,配合做好国家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推动设区市建立健全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清。

  最后,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今年年底,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以耕地为重点,针对已有调查发现的超标点位区域进行详查。二是全面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针对我省有色金属矿采选等12类重点行业开展生产用地、尚未再开发利用的已关闭搬迁企业遗留地块,开展用地调查,2020年底前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三是强化污染地块环境联动监管。会同省经信、国土、住建等部门建立污染地块环境联动监管机制,共同推进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四是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试点示范。五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六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到2020年,分批实施2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武汉视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我想请问,江苏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重点工作有哪些?另一个问题,今年1月,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在苏州召开,请问江苏在区域污染防治共商共享共治方面,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戢启宏(省环保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环保责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沿江8市人民政府、20个省级机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增强治污合力。二是加强规划引领,会同省有关部门先后编制了两个文件,一个是《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第二个是《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突破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三是从落实责任角度,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每年制定年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每一件事情责任到部门、到基层,定期调度和汇总工作进展情况。

  (二)推动绿色发展。对沿江地区实行“三个不批”:即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园区不批、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危化品码头一律不批;沿江两岸的燃煤火电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项目一律不批。

  (三)深化污染防治。除了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交通这几个领域的污染防治之外,针对我省长江流域范围专门制定了“十三五”长江流域水污染规划。在长江流域布设203个省级考核断面,划分53个国家级控制单元和139个省级控制单元,把水质改善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落到控制单元中,这样更加有利于责任落实,更加有利于实施精细化管理。

  (四)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环保部门重点组织实施,主要三个方面: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执法行动、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沿江非法码头和船舶修造企业清理整顿行动。这些行动也是中央和省里重点部署、重点推进、重点关注的。

  (五)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强化危险废物隐患治理,推进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安全达标建设,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探索绘制长江江苏段流域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地图,为后续环境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谈到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这几个方面:江苏沿江地区人口密集、产业密布,环境承载能力与产业发展矛盾仍然突出:一是自然生态禀赋相对不足。二是开发强度偏高。三是产业结构偏重。四是面临的环境风险仍然没有削减。五是上述这些客观的、包括阶段性的发展条件带来的影响,导致长江经济带一些重点流域水质改善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大。

  下一步工作,介绍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四个更大力度”。一是更大力度促进绿色转型。下一步重点工作,开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控体系,严格限制在长江沿线新建化工项目。二是更大力度保障饮水安全。扎实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达标建设工作,按照“一源一策”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年内把所有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的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三是更大力度推进治污攻坚。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了水污染防治未来三步走的计划。2018年年内消除劣Ⅴ类国考省考断面,2019年设区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2020年底前其他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坚决不把劣Ⅴ类水带入现代化进程。四是更大力度强化监察执法。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专项行动,开展沿江八市共抓大保护交叉互查执法行动,达到共同治污,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陆继根(省环保厅规划财务处处长):我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联防联控方面。从2014年的大气联防联控,到2016年的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都取得了很大成效。这几年,长三角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都得到了改善,每年制定年度大气、水污染防治协同计划,最近还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应该说工作都在有序推进。第二,信息共享方面。长三角区域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主要是重点企业的环保信息情况进行共享,环保信用评价进行共享,共同对企业进行联合惩戒。通过搭建集中监管信息平台,包括环境监测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在内的所有环境信息实现共享,进而共同做好推进联防联控工作。第三,联合执法方面。共同打击落后产能非法转移,打击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包括对固体废物的转移转让等方面加强监管。第四,应急联动方面。对一些交界的水质断面进一步关注,对于一些异常情况,进行联动应急处置。下一步,将抓紧探索长江经济带跨省之间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目前已跟安徽、浙江等省份进行沟通,共同做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

  扬子晚报记者:从环境公报上看,与2016年相比,近岸海域水质有所下降。我们了解到,省政府刚刚召开了全省沿海化工园区整治工作会议,下一步的举措有哪些?

  方斌斌(省环保厅副厅长):4月21日,省政府在连云港召开全省沿海化工园区整治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沿海化工园区整治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从2016年起,我省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等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017年,沿海三市关停化工企业202家、转移8家、升级128家、重组41家。现在环境形势严峻,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推进系统治理,还群众碧水蓝天。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沿海化工园区化工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以严实的作风,真抓的措施,切实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全面推进整改,该关的下决心要停下来,保持的一定严管到位。三是完善环保设施,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整治标准,建立沿海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完善和提升废气、废水和固废处理排放标准,加强污染物收集、污染物处理处置、清洁能源供应、智慧监控等四个能力建设,逐步改善沿海化工园区环境。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发动群众参与,强化督察问责,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沿海化工园区脱胎换骨、涅槃重生。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2017年江苏环境状况公报显示,4-10月份蓝藻预警监测期间,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共计发现蓝藻水华聚集现象113次,与2016年同期相比,发生次数有所增加,最大和平均发生面积分别增加48.3%和78.4%,请问造成蓝藻水华聚集现象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戢启宏(省环保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治理太湖,由省太湖办牵头,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环保部门是其中之一。我先做简单回应,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向省有关部门了解。

  去年一年,太湖湖体个别水质指标出现一些反复。这一情况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长期来看,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经过10年时间,从总的变化趋势看,太湖水质逐步向好,有的指标下降得比较快,目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已经在Ⅱ类左右,总氮原来是2.8mg/l~3.0mg/l,目前降到了2.0mg/l左右,总磷也有所下降。短期来看,2017年藻情、总磷出现一些波动。总的来看,从2007年以来,蓝藻发生的面积、频次相对平稳,但是波动幅度较大。这两个情况反映出几个问题:一是太湖治理没有到让大家完全放心、放手不管的地步。针对这些短期变化,更要加大力度,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方面面,按照国家总体方案、省实施方案安排的10多项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最近,太湖治理关键工程方案,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目前的治理还没能完全消除太湖藻情,也就是说,湖体总氮总磷浓度仍然处于蓝藻适宜生长区间。蓝藻的爆发,内因是氮磷浓度,外因取决于短期的气象水文条件,一般情况下,静风、风浪比较小、光照比较好,蓝藻就容易形成大面积聚集,在卫星影像上反映会比较明显。但聚集并不意味着蓝藻密度的增加。

  这两年,我们也在请各方面专家研究会商短期波动的原因。初步判断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整个环太湖地区污染治理力度肯定还需要加强,这是根本原因。太湖沿岸都是城镇聚集、人口密集、产业集中的地方,总排放强度还是非常大,而太湖整个流域面积非常小,是一个碟形浅水型湖泊,污染物承载力是有限的。第二,湖体里的一些指标,例如总磷,它的发生发展释放迁移转换比较复杂,水体里的总磷,既来源于岸上,也来源于湖体底泥释放。太湖底泥形成是成百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底泥里磷的含量远远高于水体里的含量。水体里的生态系统,包括水质特征,发生微小变化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总磷释放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另外,氮磷浓度还处于蓝藻适宜生长的区间,蓝藻生长与湖体总磷浓度变化存在相辅相成的作用。蓝藻生长会吸收总磷,加速底泥释放,蓝藻死亡之后,又释放总磷到水体中。

  同时,宏观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需要关注。太湖作为一个水体,水资源既有输入,也有输出。目前,我们输出的优质水资源量在逐步增加。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几年,整个太湖饮用水的源头取水量大概是300—400万吨/天,最近两年,输出量在这个基础上是翻倍的。因为太湖治理取得成效,水质改善,尤其是在太湖下游,向外输出的河段,水质达到Ⅲ类水,甚至到Ⅱ类水。最近两年,上海、浙江,包括江苏,在太湖取水的规模增加,目前规模大概在近800万吨/天左右。输出量是原来的2倍,但输入太湖湖体的优质水量没有发生变化,专家判断甚至可能是减少的。出去的好水多,进来的好水没有增加,甚至有减少,也有可能影响到湖体短期水质指标的波动和藻情的变化。太湖治理系统的、更翔实的数据,记者朋友还可以再联系太湖治理的相关部门。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标签:

责任编辑: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