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进展情况
2017-11-08 10:21:00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不见面审批(服务)是我省“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这一制度安排正日益成为我省释放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品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对此也充分肯定。在今年的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我省“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被列入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为深入推进相关工作,今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江苏政务服务网建设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全省推行“3550”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工作十分关注,为回应关注,经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这项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伟,省编办张学才副主任、省发展改革委赵建军副主任、省国土资源厅李闽副厅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宋如亚副厅长、省工商局杨卫东副局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胥家鸣副主任。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受省政府王思源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省政府方伟副秘书长介绍江苏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以及“3550”改革进展情况。

  方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坚持把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作为我省推进“放管服”工作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多次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对不见面审批(服务)、“3550”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作出具体部署,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各级各部门把相关改革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下面,我向各位简要介绍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有关情况。

  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的重要手段,是杜绝权力寻租、预防腐败的重要制度安排。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胆探索创新,以工匠精神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截至10月31日,全省省市县三级行政机关共公布不见面审批(服务)业务104174项(省级部门有52个部门公布了1634项,13个设区市公布了18672项,96个县(市、区)公布了83868项),占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政务服务事项的比重超过90%。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各级政府公布的为民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都在这里面,省市县三级累计叠加得到的数据,当然事项根据进展可能增加或减少,有的是行政审批可能会减少,有的便民服务可能会增加,这是动态数据。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的通报表扬,“江苏政务服务网”荣获“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在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一、精心策划和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江苏政务服务网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进行统一规范,明确了“八统一”的技术标准:即,统一技术支撑体系、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客户端、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电子证照(批文)、统一快递服务渠道、统一用户中心。二是明确工作目标。江苏政务服务网按照“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一号达”要求,打造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用户全参与、资源全共享、各级全衔接、跨区全支持、过程全监控、考评全实时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打通各级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推进部门协同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精心组织实施。2016年8月江苏政务服务网项目正式启动,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于2017年1月24日上线试运行,6月28日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江苏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建设标准建成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实现政府权力清单“三级四同”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引入“淘宝”概念开设综合旗舰店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开展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在线同网服务的政务服务网。截至10月31日,江苏政务服务网访问量1.29亿,APP下载量526万,用户注册量246.4万,实名认证量137.2万。访问量和影响力居全国第二。2016年,省级层面通报的访问量,江苏在全国排名20多位,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政务服务网的访问量大大增加、影响很大。

  二、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应上尽上

  一是规范政务服务事项。认真梳理编制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做到“三级四同”,即同一事项省市县三级名称、编码、类型、依据相同,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到目前为止,江苏政务服务网共汇集省市县三级权力事项68万项,便民服务事项10万项,提供各类办事指南71万多个。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三是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梳理依申请实施的政务服务事项,将适合网上办理的事项集中整合成“应上尽上”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从中选择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目前,全省11885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占比达98%。

  三、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归集共享

  一是统一政务服务门户。全省统一建设江苏政务服务网,各地各部门对各地区现有的政务服务门户和各部门网站的政务服务栏目进行整合迁移,实现全省政务服务内容汇聚、入口统一。省级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窗口与江苏政务服务网无缝衔接,各设区市和县(市、区)网上政务分厅建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并与政府门户网站前端融合。二是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实名认证”体系,综合运用身份证、手机号、第三方支付、企业数字证书、社会信用代码等验证手段,实现自然人和法人身份信息在线校验核对,推行网上政务服务“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各地区各部门不再重复认证。三是统一公共支付。以开放便捷安全为原则,建设覆盖全省的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出台《非税收入电子缴款管理办法》,统一涉费收缴渠道,实现查缴办的无缝衔接。四是统一电子证照。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法人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构建省市两级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开展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一次提交、多方利用”,满足政府部门审批过程中的证照审核、材料鉴别的需要,提升网上申报便捷度。目前,江苏政务服务网已归集各类数据60多个T,其中全省法人数据521万条、办件数据1795万条、电子证照(批文)2721万个。

  四、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一是开设综合服务旗舰店。引入“淘宝”概念,鼓励各地各部门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开设旗舰店,将使用频率高、服务效果好的政务服务纳入旗舰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目前,已上线52个旗舰店800个特色综合服务。二是开发江苏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研发江苏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不断迭代更新,同时将公积金、社保、实时公交、菜价查询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接入客户端。目前客户端已升级到3.0版,聚合35个高频应用在线服务。三是积极推进联合审批。各地各部门积极创新,开展多图联审、多证合一、多评合一等联合审批,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南京市在全国首创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全程在线办理,有效整合40余项涉房业务,压缩80%的办理环节和50%的办理材料,3个工作日内办结。盐城、常州、淮安、泰州等地开展数字化“多图联审”,实行涉建图纸“一窗受理、网上流转、联合审图、数字交付”,大力压降图审材料、环节、时间和成本。徐州、宿迁等市打造智能化实体大厅,开设自助服务区,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四是探索试点区域评估。选择部分开发区、高新区开展区域评估,试点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编制区域性专项评估、评审报告,评估报告5年内有效,由落户该区域内的项目免费共享,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五是全面开展代办服务。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政务中心、乡镇(街道)、开发区普遍建立了重点项目代办中心,本着自愿委托、免费代办、灵活定制、上下联动、依法合规、便捷高效等工作原则,为企业提供从立项申请到竣工验收一条龙的代办服务。六是推行“快递送”。江苏邮政EMS快递服务进驻全省121个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全覆盖。截至11月6日,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寄递审批结果103.65万件。七是主动接受监督。为确保改革实效,我省在全国首创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12345在线”平台,为政务服务网提供24小时全媒体咨询服务。同时,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对不见面审批(服务)等改革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五、加快实现“3550”改革目标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精神,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问题,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我省提出“3550”改革目标,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2017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编办、政务服务办、工商局、国土厅、住建厅制定的“3550”改革意见,从减少环节、信息共享等角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同时,根据问题导向,先后印发了《以“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能评环评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方案》、《关于全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的指导意见》、《关于全省推行施工图多图联审的指导意见》、《关于全省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围绕优化“开办企业”环境,我省正在积极探索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近似名称承诺制改革试点,探索将企业名称预核与企业设立登记合并办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登记服务”,完善网上智能引导系统、网上扫描系统、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等业务系统,将登记事项全部“搬上网”,实现区域、主体和业务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增加在线办理环节,推广在线刻制公章、在线申领发票、银行电子开户等;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简化优化工商登记后各类涉企事务办理流程和环节,采用实时推送、在线调用等方式共享涉企信息资源,实现“网上办理、应上尽上”,确保新设立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

  围绕优化“不动产登记”环境,全省各地普遍实施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过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再造业务流程,调整窗口设置,将原先多部门、多窗口工作环节优化为同一窗口内的内部协同流程,让群众少跑窗口、少排队、少递交材料;按照一窗受理业务、后台联合审核、优化缴费方式、公布统一时限等工作要求,优化不动产登记“四全”服务网点,积极稳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确保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

  围绕优化“办理施工许可”环境,以工业建设项目为重点对象,整合优化办理流程,将集中审批、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等多项改革措施整合到服务流程中,缩短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时间、提升效率。各地积极推广“提前介入”、“预审代办”等经验,指导和帮助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前各项准备工作,加快审批进程;采取多评合一优化评估流程,实行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评审、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压缩评估时限,进一步提高评估事项办理效率;采取多图联审提升施工图审查效率,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实行统一接件、集中办理、分工负责、并联审查、统一反馈,确保一般项目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次审查,技术特别复杂的不超过10个工作日,部分地区积极探索无纸化审图、网上审图,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图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对与施工许可证颁发相关的合同备案、质量报监、安全报监、现场踏勘等环节实施网上并联审批,建立施工许可电子化申报系统,推进施工许可证颁发环节的提速增效,确保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全省各地通过制度性安排,全面推进“3550”改革。在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督查组抽取15个“开办企业”范例,平均办理时限为4.68个工作日;抽取10个“不动产登记”范例,平均办理时限为11.89个工作日;抽取15个“投资项目报建审批”范例,平均办理时限为39.95个工作日,三项指标的成绩均位列全国首位。根据10月份的抽样显示,全省212个开办企业样本的平均办理时限为2.41工作日,190个不动产登记样本的平均办理时限为4.39个工作日,195个施工许可证样本的办理时限为45.16个工作日。目前,各地正在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的覆盖面、受益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涉及到体制机制和利益调整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努力将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为此,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网建设水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用户体验为导向,高标准打造方便快捷、群众满意、全国一流的网上办事平台。持续推进“旗舰店”、“套餐式”等特色服务,将与企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便民服务事项聚集到江苏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推进江苏政务服务网向镇村两级延伸,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体系。加强网上互动,完善评价功能,及时回应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二是力争今年底全面实现“3550”目标。在开办企业方面,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证照分离”改革。在不动产登记方面,通过与基层公共服务网点整合等方式,增设不动产登记服务网点,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加快部门信息共享,理顺管理体制,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在获得施工许可方面,加快建立施工许可电子化申报系统,完善“一站式申报、业务系统审批、结果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力度。全面摸清全省政务信息系统和政务信息资源底数,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省公共数据开放网站、省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建设,形成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渠道,并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制定共享目录、签订共享协议等方式,实现省市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推动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采集、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标准规范,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形成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谢谢方秘书长。下面,记者朋友们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媒体,同时说明提问哪位负责人。

  新华日报记者:两个问题想问编办张主任,刚才材料上讲不见面审批是普遍的制度安排,它的框架和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不见面审批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3550”,如何以评价促进“3550”,有没有什么难点?

  张学才(省编办副主任):第一个问题,为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全省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不见面审批(服务)办事模式作为全省一个普遍制度安排,其主要内容包含“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六个方面。一是“网上办”。去年,我省已完成行政权力“三级四同”标准化工作,即省市县三级权力事项的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相同,为行政权力网上办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已于6月28日正式上线运行,访问量不断攀升、在线功能不断拓展。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第一批“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已全部公布,覆盖面达100%,各地正在抓紧梳理第二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二是“集中批”。首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南通、苏州工业园区、盱眙县、盐城大丰区4个地区改革成效明显。今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开展试点的南京江北新区和苏州、无锡、泰州、淮安4个设区市,张家港、江阴等7个县(市、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等19个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都已全部挂牌运行,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三是“联合审”。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的意见。连云港、盐城、淮安、常州等市推进数字化联合审图,盐城、无锡、南通等地扎实推进联合验收、联合测绘、联合踏勘、联合评估等改革举措,为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创造了条件。四是“区域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评估试点的意见,扬州、盐城、徐州、连云港、常州等地在部分开发区选取特定区域,编制区域性专项评估评审报告,5年内有效,落户区域内的项目免费共享。盐城市对非重大涉稳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可研报告、节能报告、稳评报告”实行“三书合一”,审查时限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费用下降至原来的40%。五是“代办制”。制度化推进代办服务,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代办员队伍。宿迁市出台投资项目代办帮办暂行办法,在政务服务网建立运行模块,设立投资建设项目总接件中心;南京市代办员队伍已累计代办投资建设项目568项,总投资额约2914亿元。六是“快递送”。省政务办大力深化与邮政EMS战略合作,快递服务进驻全省121个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是一个完整的制度设计,“网上办”是“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的主要形式;不能“网上办”的,通过“代办制”、“快递送”实现“不见面”;“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等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信息共享、减少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要见面的环节,是实现“不见面”审批(服务)的重要举措。这6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系统化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的有机整体。

  目前,省编办正在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标准化工作,对各市、县公布的第一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进行一对一审查,在此基础上,近期公布第一批全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指导目录,确定哪些审批(服务)事项必须做到不见面。今后逐步扩大不见面审批(服务)范围。针对“不见面”审批(服务)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问题,我办正在协同省质监局、省政务办制定“不见面”审批标准,推进“不见面”审批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第二个问题。2016年,我省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方法,对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开展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评价涵盖“开办企业”、“施工许可”、“不动产交易登记”3个领域,每个领域设定了“办理环节”、“办理时限”、“申请材料”3个计分项目。根据计分结果对全省109个地区(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进行排名,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地党委政府。开展创业创新环境评价,极大促进了“3550”改革深入推进。各地纷纷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以创新性的制度安排、普遍性的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借鉴我省做法,对被督查省(市)开展营商环境三项指标评价,我省“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三项指标排名均居首位。今年,我省将结合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对营商环境三项重要指标调查情况,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目前已研究制定2017年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工作方案,征求了省工商局、国土资源厅和住房城乡建设厅三个省级“3550”牵头部门和省政务办、13个设区市的意见,目前即将组织实施。通过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以评促改,巩固和扩大“3550”改革成效,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

  扬子晚报记者:我想问一下政务办胥主任,目前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达到了90%以上。请问所有已公布的事项是否已具备“不见面”就可以办理的功能?也有个别企业和群众反映一些标明“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在网上申报后,还要求申请人到窗口核验申报材料,对这些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做到不见面?

  胥家鸣(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不见面审批(服务)是省委省政府对整个“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目前大家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看到各地各部门公布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清单,已经能够做到不见面审批。但如果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要见面的还是要见面。首先举一个例子,比如进出口检验,进口一批马匹,必须要检验,不检验不可能发放许可证;有的审批环节还要现场勘验以后才能发放相关证照。所以这类事项要除外。第二,在互联网已经提供了不见面审批(服务)功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针对有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还需要原件送还的问题,我们引入了快递物流双向服务,既可以上门去收,也可以办完结果送达,不动产证就可以直接快递送。第三,现在提供了不见面审批(服务)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否好用、是否方便,也是我们服务改革过程中努力的方向。我们行政机关提供的网上办理方式,都是按照我们的考虑来设计的,是不是适合群众需要,还需要有一个磨合过程。因此,我们提供了各种互动渠道,对政务服务网使用不方便、不通畅等问题,可以通过微博、“人民建议”等方式反馈。同时,通过“12345在线”提供的数据每个月就有上千条,我们也会针对群众和企业需求,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品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看到,我省“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见面审批(服务)切实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但与此同时,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开放仍然是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成为“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制约。据了解,最近我省在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同时在筹建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能否请发改委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赵建军(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您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切中要害。正如您所说,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不见面审批,很多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全国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随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已成为重要的瓶颈制约和堵点难点;“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客观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简政放权的成效和企业群众获得感,是必须尽快破解的关键性问题。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要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2016年9月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出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若干意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特别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国办发39号文件,也就是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整合共享工作的重点任务、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可以说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非常及时,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挑战性很大;中央有硬性要求,文件有具体部署,政府部门和企业群众有强烈期盼,绕不开、躲不过、也退不了,是必须确保完成的刚性任务。

  今年8月份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国家决策部署,迅速行动、全力推进,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和方伟副秘书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狠抓推进落实。总的思路是按照“先联通、后提升”的原则,坚持“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认真落实“自查、编目、清理、整合、接入、共享、协同”七项重点工作,着重建设完善“一网络、一平台、两网站”,即全省政务外网、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和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建设“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实现“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全面推进我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两个多月来,围绕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我省主要开展4个方面工作:抓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在省政府办公厅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方面狠抓落实;抓顶层设计,出台我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作出全面部署安排;抓推进落实,编制形成我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和《政务数据资源一期目录》,启动开展省级部门信息系统自查和审计,切实加快省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步伐,力争11月底前整合形成全省统一的数据平台,并与国家对接;抓专项督查,信息资源共享作为重点督查内容之一,推动各设区市和重点部门落实到位。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南京召开调研座谈会,调研组对我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明确表示江苏在顶层设计、方案制定、目录编制、自查审计、政务应用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近期国家确定在江苏等9个省市及15个部委开展试点,重点推动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典型,树立标杆、推广经验。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省政府办公厅的领导下,加快推进我省实施方案明确的15项重点任务、24项具体工作,确保按时、力争提前完成各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考核督查,确保重点领域在全国走前列、作示范。

  同时应该看到,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我省加快组建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两项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重要工作。从江苏情况看,我省信息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互联网用户规模全国第二,多年来累积的政务数据以及各类商务数据、社会数据、产业数据、互联网数据资源十分丰富,具备良好的大数据发展基础和开发应用潜力。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目前正在加紧、有序筹建,已完成总体方案、顶层设计、目录编制、项目建设等前期工作,采用省市共建模式,力争年底挂牌进驻。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把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数据资源开放,着力建设全省一体化、全国领先的大数据中心,为我省“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借此机会,我也代表省发改委向大家报告一下我委推进不见面审批、促进政务资源共享两项探索应用。一个是依托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精心打造“3698”发改旗舰店,“3”即3个“全覆盖”,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全覆盖”、不见面事项“全覆盖”、省市县三级联网事项“全覆盖”;“6”即6类办事事项,包括投资项目、资金申报、资格认定、年度计划、基金债券、其他事项;“98”即98个服务办事事项,包括20个权力事项,及78个办事事项,平台已于9月1日正式运行,实现了全委除涉密事项、敏感事项以外的所有办事事项网上不见面办理,让申报单位“不推一扇门、不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另一个是全省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二期工程10月底已经上线运行。总的是在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架构下,力求实现省市县三级发改、经信、国土、环保、住建等所有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的部门,对项目法定前置手续和后续报建手续网上并联审批。

  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大数据管理中心筹建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大家继续给予关注,多多宣传促进、提出意见建议,在全社会营造大数据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汇聚强大力量。

  中国江苏网记者:关于“3550”改革方面,工商、国土、住建部门领导能否分享大概有哪些具体举措,有哪些跟进措施?

  杨卫东(省工商局副局长):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企业设立登记3个工作日完成,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大力度,开办企业全过程要压缩在3个工作日。省政府要求工商部门牵头推进这项工作,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推进:首先压缩工商登记时间。世行环境评价报告中,开办企业工商登记有两个环节,即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去年全省不含名称预先核准,办理设立登记是2.25天,要实现企业开办全过程3个工作日办结,必须把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时间压缩下来,去年这两个环节相加基本是4-5天,今年10月份统计,全省名称预先核准是1.16天,设立登记1.09天,两个加起来2.25天。第二,进一步简化工商登记流程。把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准备合并办理,除了前置审批和需要不同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保留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外,其他通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由企业网上自主选择名称,在工商部门名称库中预留,然后与企业设立登记一并办理,取消名称预核,节省一个环节,这样工商登记时间可以进一步压缩。第三,推进涉企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将企业领取执照以后办理刻章、办税、开户等流程再造,进一步压缩各部门办理时间,通过全部在线办理、优化流程,我们开发了涉企事项网上办理系统,把刻章、领取税票、开户审批等都在网上并联办理。最近我们召开银行系统协调会,进一步压缩银行开户时间,因为银行开户有实名认证、客户调查、人民银行审批等多个环节,我们工商通过与银行政银合作,推进信息共享和网上办理,目前已有11家银行与工商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将重点解决领取执照后涉企事项办理提速问题。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一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有100多万户,工作量大、人手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开办企业压缩在3个工作日完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协调好各个部门共同推进,不断推出便利化措施,做到“方式任你选,3日内办结”。

  李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截至目前,江苏不动产登记工作分两个阶段完成省委、省政府制订的3550工作目标和任务。第一阶段,6月底前,我们全面实现实体经济企业5个工作日获得不动产登记证;第二阶段,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95%以上的一般性不动产登记在5个工作日完成。为此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省委省政府在6月份下发通知以后,全省13个设区市和69个独立发证的县(市、区)全部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及相关业务的集成办理。二是全国首创“四全”服务模式。全省共有省市县镇“四全”服务网点614个,目前服务半径最短的无锡市区只要10分钟。我们还主动延长服务范围,全省各地在161个银行网点和公积金中心设立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在企业群众申请银行贷款时同步提供抵押登记服务。三是有序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全省大部分一般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目前全省二手房转移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的占95%。四是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开展信息共享,主动将登记系统向银行、法律、企业和中介服务延伸,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等待时间,全省各地都开通了APP和微信公众号,基本实现了网上预约、申请等服务,我们在省级层面开通江苏省不动产微信公众号,实现江苏不动产帐号全省一体化预约和查询功能,应该说目前全省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的服务已基本实现。下一步,将按照党的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革创新,推动不动产登记工作向时间短、服务优、便民好的方向深入发展。

  宋如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与前面工商的“3”和国土的“5”不同,“50”是指工业建设项目在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施工许可证是施工许可的最终表现形式,实际上它是与建设项目相关联的数十个行政审批的集成。取得施工许可证需要立项审批、用地审批、规划审批、安全监督、质量监督、招投标审批等数十个审批作为前置。这项工作省住建厅是牵头部门,同时还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多个环节、多项审批。说实话,接到牵头任务的时候,我还很担心,这么多部门、这么多审批事项,而且以前的审批都是串联的、互为前置的。立项以后才能进入规划,规划后才能进行设计、施工等相关审批,所有条件具备以后,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50个工作日怎么能够完成?但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政务办、审改办指导下,在各个部门配合下,我们对和建设项目相关联的所有许可项目、许可环节、许可程序、许可材料系统地梳理,对审批进行集成,能够节省时间的、能够减少环节的、能够避免重复提供材料的,全部把它做到位,最后形成50个工作日的流程,目前来看进展良好。我们是牵头部门,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施主体在地方政府。各地政府在省委省政府下发“3550”通知之后非常重视,相互配合,国家督查抽查结果是39.95工作日,10月份省政府抽查是45.16工作日,都能在50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实施情况我们将进行系统统计。虽然结果还未出,但从抽查情况来看,总的都做到了。我们了解到,像南通6.5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许可。另外50个工作日的目标是若干行政许可的集成,也是若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的集成,像多图联审、多评合一、提前介入、预审服务、并联审批等,就是张主任讲到的“网上办、集中批、区域评、联合审、代办制、不见面”等这些改革措施必须全部执行到位,才能实现“50”的目标。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预祝记者朋友们明天记者节快乐!谢谢大家!

编辑: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