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2022年省委1号文件新闻发布会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2-02-25 13:16:00

新闻发布会现场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各位媒体

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宣传贯彻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农委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宏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郁冰滢,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孙燕,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文俊,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汤宇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时云厅长介绍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内容。

杨时云(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非常欢迎各媒体的朋友们来参加,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天的新华日报已全文刊发。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文件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中央连续出台新世纪以来第1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领导同志多次提出具体要求、作出明确指示,并主持专题研究。在起草文件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三个方面背景:

(一)着眼于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近年来,江苏粮食播种面积多年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总产连续八年超过700亿斤,去年达749.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全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必须继续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要位置,更大力度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守稳“三农”底线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

(二)着眼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短板仍然在农村,难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政策框架体系,逐步完善组织领导、要素保障、协同推进等各项机制,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图、时间表,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

(三)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富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城乡差距小、村级集体经济强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200万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对照全民共富、全面富裕的要求,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更大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品质落差。

二、主要特点

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把握底线任务,聚焦重点工作和具体抓手,提出年度目标和针对性举措,内容上更加注重符合江苏实际、体现江苏特色。文件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五个突出”:

(一)突出稳中求进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我们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强调既要稳住“三农”发展好局面,坚决扛起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要注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高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突出走在前列目标。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我们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实到目标上、行动上、举措上,体现到工作谋划、部署推进、要素配置等方面。比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化管护体制改革,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教育、医疗、养老、医保等方面明确更高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连续第11年提高、达到每人每月187元;推动部省共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落实等。

(三)突出年度重点任务。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从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我们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更加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年度任务,明确具体指标55项,提出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建设35项、实施各类行动计划19项,确保各项工作可执行、可考核、能达效。

(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我们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力求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尽量让农民多做主。比如,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全面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顺应“进城、入镇、留乡”不同需求,引导农民自我更新住房;加强乡村治理社区协商和“微自治”,鼓励农村老党员、老教师、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参与等。

(五)突出因地制宜推进。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水平不一,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异,不可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种模式打天下。我们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强调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编制和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

三、重点内容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对全省“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文件共分为八个部分42条,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严守三个底线、聚焦三项重点、强化四大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严守三个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这些工作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文件在前三部分,首先强调了这些任务,明确具体目标和举措。一是确保粮食安全底线。今年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第一年,中央已经出台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省里也正在研究实施办法。文件明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明确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总产量740亿斤以上,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而且,还对恢复油料和大豆生产、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提出了要求,明确全省油料种植面积恢复到450万亩以上,大豆播种面积309.2万亩,可以说今年粮食安全目标更高、要求更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对储备调运和应急保障也提出具体要求,要求落实省级储备粮增储10亿斤任务。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文件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明确了贯彻落实的硬措施。数量上,明确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签订新一轮耕地保护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质量上,明确要求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吨粮田”,按照每亩投资3000元的新标准,高质量完成4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管理。三是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去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作为我省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文件提出,今年将持续优化富民强村帮促政策体系,继续选派工作队、第一书记到村帮促;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认定,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建立分层分类的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困难群众,让他们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二)聚焦三项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更富成效地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文件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一是聚焦乡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仅对产业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还进一步丰富了乡村产业的内涵,从乡土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方面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县域内现代富民产业、商业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乡村经济,更好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二是聚焦乡村建设,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进一步强化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思路,以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和工作抓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点任务落实,加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真正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件还特别注重乡镇对乡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对重点中心镇、特色小城镇、美丽宜居小城镇、特色小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健全乡镇服务功能,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提出相关目标和措施。三是聚焦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必须突出实效,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文件明确,要进一步丰富完善“1+4+1”的乡村治理路径,有序推进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持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质效,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系列活动,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文件还特别强调,抓细抓实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深入开展乡村交通、农机作业、海洋渔业、长江禁捕、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风险排查和治理,防范于未然、化解于未发;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农村非法宗教和境外渗透活动,维护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农村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抓实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扎紧扎牢疫情防控网。

(三)强化四大支撑。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工作方法创新、重点任务落实,文件专门单列一部分,对农村改革、示范引领、平台载体、要素集聚等作了特别强调,明确系列支持保障措施。一是强化改革创新。对深化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各类综合改革等重点改革作了部署,同时对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宿迁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等方面作了明确,推动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二是强化试点示范。明确在加快睢宁、东台、宜兴、宿城等4个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上,启动13个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推动省市县各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同时,提出分级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分区域、分类型培育一批示范样板,探索县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三是强化要素集聚。今年继续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要素集聚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力争实施1000个以上项目、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同时,对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加快乡村人才振兴等作了安排,提出成立省级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联盟等创新举措。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明确加快南京国家农高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省级农高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示范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省级科技支撑平台,以及深化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机化“两大行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等具体要求,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一是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中央今年将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近两年,我省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取得较好的效果。文件明确,继续把考核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制度,形成鲜明工作导向,激发工作动力。针对地方领导班子调整换届,文件提出组织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压实责任、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重点是加强集中换届后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引导力和号召力。省委组织部正在研究谋划,将作专门部署。三是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随着乡村振兴机构调整到位,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党委农办作为党的“三农”工作机构,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解决“缺兵少将”、“疙疙瘩瘩”问题,履行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等职责,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杨厅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

当下,老百姓对粮食安全问题更加关心关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我省粮食收储和应急保供方面的情况,谢谢。

孙燕(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

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各界朋友对我们粮食工作的关心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围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保障江苏粮食安全的目标,我们在收储和应急保供方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夏秋两季“收得好”。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稻麦口粮品种近90%。抓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确保颗粒归仓,能够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粮源基础。2021年度夏秋粮收购集中期,全省国有企业累计收购稻麦382.5亿斤,位居全国第二。2017以来我们还持续开展优质优价收购工作,促进农民好粮卖好价,常年优质优价收购量在120亿斤以上,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左右。我们还持续推进省内宁淮、苏宿、徐锡扬等产销合作,促进粮源从产区到销区合理流动;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局,每年销往上海、浙江等地的稻麦超过200亿斤,不仅解决了全省84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江苏贡献。

二是粮食储备“储得足”。地方储备粮主要用来保应急、控粮价、稳市场,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加强市场调控最重要、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近年来,全省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全省地方储备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地方储备规模73亿斤基础上,我省自加压力,自主增储20多亿斤,其中省级10亿斤、市县10.8亿斤,今年到位后,全省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将达到93.8亿斤。各地成品粮库存也稳定在10天以上消费量,南京等大中城市稳定在15天以上。当前,我省粮食库存充裕、储备充足,能满足全省居民一年半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这一点请大家放心、安心。

三是应急保供“供得稳”。我们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原则,不断健全完善全省粮食应急体系。全省共落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472家、应急加工企业399家,应急配送企业83家,应急储运企业148家,应急保障中心29家。我们依托全省44个国家级、141个省级价格监测点,常态化抓好粮油市场监测工作,指导各地抓好粮源组织调度,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我们正在引导各地整合资源,通过与成熟的线上配送商合作等方式,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500米”的问题,确保关键时刻粮油产品能够快捷顺畅送达社区、居民点甚至到住户家中,让群众吃粮无忧。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耕地是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石。今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请问江苏将从那些方面具体推进和落实呢?

李如海(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着老百姓的口粮和“饭碗”,保护好耕地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指出“18亿亩耕地必须要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都强调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目的就是要确保每一亩耕地应保尽保、实至名归。江苏将采取有力的举措,建立健全共同责任机制,动真碰硬抓好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把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一是严格保护,应保尽保。强化规划引领和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优化用地布局,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定三条控制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市、县、乡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并落地上图、做到“数、图、线”一致。持续深化具有江苏特色的“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编制实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规划安排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乡村建设。

二是党政同责,压实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按照国家明确我省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省、市、县级逐级签订新一轮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以此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切实推进地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层层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三是建补结合,提升质量。支持地方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拓展补充耕地来源,提高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让农田真正成为高能效、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良田。加强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严格补充耕地认定和后期管护。只要占用耕地,就必须要足额优质补充到位。补充耕地必须是长期稳定可利用耕地,不能搞变通、打折扣。

四是保护优先,严控用途。全面实施耕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利用优先序管理。耕地优先用于生产粮食和粮、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实行“两个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我们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的省级指导意见,确保严格管控、审慎稳妥推进。

五是严肃查处,打击违法。持续加强耕地保护督查和执法监督,深化全省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实时监管系统应用,深入推进土地违法违规“清零”行动,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综合运用遥感监测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耕地卫片监督,强化耕地动态监测。对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违法用地新增问题,持续推进存量问题整改。

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商务部门在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如何推动实施和落实?

郁冰滢(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谢谢您的提问。省商务厅作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为推动我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精神和要求。联合省委农办等16个部门下发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徐州市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并组织现场观摩,引导各地学习借鉴沛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及城乡高效配送等典型经验和做法。

二是确定了“十四五”期间我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具体的目标有:全省建设和改造升级乡镇商贸中心200个以上、村级便民店2000个以上;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寄递公共配送中心)50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00个以上;培育40个左右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等。

三是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一是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重点建设改造“三个一批”: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一批乡镇商贸中心、一批新型乡村便利店。二是促进农村电商和物流融合发展,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区、物流配送中心等建设,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三是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市场主体,引导大型贸流通企业渠道下沉,主要是企业供应链的下沉、物流配送的下沉、商品和服务下沉。五是丰富农村消费市场供给,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农村促消费活动。六是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

四是加强政策支持。将围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各地统筹规划和用好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推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谢谢!

人民网记者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请问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赵建国(省科技厅副厅长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乡村振兴同样也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会同省相关部门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培育和增强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打造农业科技高层次创新平台上下功夫。主要是利用和抓好“三个机遇”:一是抢抓国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机遇,积极筹建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抓紧启动做好研发载体基建、实验室重大科学任务凝练和研究团队组织等前期工作。二是抢抓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的机遇,推动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等农业农村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首批重组试点,同时抓紧启动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三是抢抓科技部与江苏省“十四五”部省工作会商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会商议定事项实施推进,抓紧完善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积极创建国家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二、在打造农高区高水平发展平台上下功夫。以农高区带动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一方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南京国家农高区批复和省政府办公厅若干意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将南京国家农高区打造成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另一方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级农高区批复和省政府办公厅实施意见,将首批省级农高区建设工作全面纳入对有关设区市的高质量考核,以考促建,推动地方支持政策、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落地落实,同时持续推进新一批省级农高区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三、在打造创新源头高质量供给平台上下功夫。主要是实施“三项行动”:一是实施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生物育种技术攻关和重大新品种选育、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智能农业装备研发,助力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二是实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实施“揭榜挂帅”,强化土壤固碳增汇、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农业技术体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三是实施科技富民产业培育行动,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服务链,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和服务下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

江苏卫视记者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在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快乡土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打算和安排?

张宏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谢谢记者的问题。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质量,是更好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以来,人社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摆上突出位置,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1.81万人,转移率达78.77%;扶持农民成功创业63.22万人,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把“土专家”“田秀才”的培养、激励、使用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乡土人才“三带”(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评选,累计遴选产生“三带”名人443名、“三带”能手1046 名、“三带”新秀3024名;建设60个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和20家传承示范基地;845名乡土人才通过评审获得了正高级和高级职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乡村教授”;定期开展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举办乡土人才建设成果展,有力推动了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我们将立足人社职能,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在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方面。一方面拓宽就业渠道。一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依托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升级,深入挖掘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创新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促进人岗高效对接。会同相关部门开发一批公路建设与管护、垃圾污水处理、治安巡防等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农村困难群体。二是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灵活就业和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与头部数字平台企业的合作力度,创造更多居家就业、灵活就业机会。完善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新建17家实体规范化零工市场,在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开辟灵活就业服务专区,拓宽就业渠道。三是稳定外出务工规模。加强省内南北结对地区人力资源领域合作,在苏北建立南北挂钩劳务输出基地,促进有组织劳务输出。依托地方产业发展,推动“一县一品”建设,重点培育50个省级精品劳务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推动劳务输出扩量提质。四是增强技能培训实效。推进就业培训“云眸”工程试点,持续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重点实施“江苏厨技”等专项就业培训计划,探索开发手机APP等线上培训系统,多渠道提供适应农民就业创业需求的暖心培训服务,增强稳定就业能力,更好帮助农民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另一方面释放创业活力。一是降低创业门槛。加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二是加强载体建设。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给予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建成一批符合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涉农创业示范基地。三是培树创业典型。开展“创响江苏”主题系列活动,培树农民创业典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运用技术技能和市场意识反哺家乡。

在加快乡土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组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行动,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生力军。一是支持带强产业发展。聚力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支持有能力的乡土人才办企业、兴实业,推动“土专家”“田秀才”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农村绿色低碳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广“特色人才+特色产业+特色区域”模式,打造一批乡村人才创业集聚地、产业发展集中区。二是支持带动群众致富。聚焦农村共同富裕,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乡土人才牵头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培育相关市场经纪人,加强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支持乡土人才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群众创业增收。支持省市县三级乡土人才技能培训载体建设,提升乡土人才就业创业能力。每年遴选建设100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30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和10家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三是培育壮大人才队伍。聚焦乡村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挖掘、遴选、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带头人,强化乡土人才“接班人”“后备军”建设,引导乡贤能人返乡发展。组织实施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推动专家人才资源下沉。深化实施“三支一扶”计划。落实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定向培养2800名乡村师范生和1500名农村订单医学生,着力解决基层人才引留难题。

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事情,一号文件明确,我省“十四五”期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请问有什么具体举措?

刘文俊(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关心和关注! 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任务圆满完成,全省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更加聚焦质量提升。“十四五”我省将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乡土特色、农民主体、协同发力等基本原则,围绕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总体目标,持续夯实村庄建设基础,彰显乡村生态之美;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彰显乡村环境之美;持续保护乡村农韵肌理,彰显乡村人文之美;持续健全常治长管体制机制,推动高水平管护,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由环境美向宜居美转变、由一地美向全域美转变、由形态美向内在美转变、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二是更加突出典型引领。借鉴三年行动中的经验做法,开展示范创建,强化典型引领。启动“二二二”建设计划,即到2025年,推动指导20个县(市、区)、200个乡镇(街道)、2000个行政村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带动作用。苏南及有条件的地区起到示范作用的镇、村覆盖率达30%以上,苏中地区起到示范作用的镇、村覆盖率达20%以上,苏北地区起到示范作用的镇、村覆盖率达10%以上。

三是更加彰显苏韵特色。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提升,新建户厕要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卫生间转变。持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完善城乡统筹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到2025年,除无人户等特殊情况外,全面消除旱厕、全面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每年厕所粪污接管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新建农村县乡级生态河道1500条,充分彰显乡村生态美韵。深入开展“四清一治一改”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下大力气提升村庄公共环境质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到2025年新增绿美村庄1600个,充分彰显乡村环境美韵。持续保护乡村农韵肌理,挖掘乡村特色风貌元素,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广泛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到2025年有效保护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充分彰显乡村人文美韵。

四是更加注重常治长效。农村人居环境需要高水平长效管护。编制出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规范,制定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管护地方标准,推动管护内容清单化。分类探索管护模式,对苏南及有条件地区,引导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由村集体组织开展管护,对苏中、苏北地区,建立管理有序、农民主动参与的专业化管护队伍。积极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推动村庄环境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能持久。

谢谢!

江苏经济报记者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请您简要谈谈全省农商行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提升贷款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汤宇(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党委委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扎根县域、深耕本土,与“三农”具有天然紧密联系的全省农商行系统来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江苏省联社带领全省农商行坚守定位,深耕本土,已成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主要力量、服务惠及乡村主要人口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至2021年末,全系统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2万亿元和2.24万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一。3361个营业网点、1.3万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用占全省1/8的贷款份额发放了占全省近1/4的涉农贷款(1.06万亿元)、1/2的农户贷款(5583亿元)、和100%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1亿元)。出台2019-2022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提出四年支持我省乡村振兴信贷投放总量超过6000亿元目标,至2021年末,全省农商行三年投放乡村振兴贷款已超5000亿元,其中2021年投放超过2000亿元。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至2021年末,我们全省农商行个人贷款客户数为337.4万户,覆盖率大致在11.3%左右,较年初增加49.3万户,增幅17.1%,应该说农商行的贷款客户覆盖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下阶段,省联社将认真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目标任务,指导全省农商行以更高站位发扬农村金融主力军担当精神,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创新产品、服务和模式,持续增加信贷供给投入,确保全系统全年乡村振兴领域新增贷款不低于2000亿元。围绕提升贷款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促共同富裕。深化与省农业农村厅合作,深入推进“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推动“富农易贷”投放,打响“富农易贷”品牌。2021年全系统已走访全省84.3%的行政村和66.5%的农户,累计授信农户615.5万户,其中“富农易贷”授信579.7万户,已用信49.3万户442.4亿元。在此基础上,确保至年末,对符合申贷条件的农村居民家庭授信面达100%,授信总额突破6000亿元,其中“富农易贷”产品授信超3000亿元。

二是防返贫。作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独家办理行,2021年全系统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1亿元、惠及13.4万低收入农户,同比多增9.77亿元、2.58万户。今年我们将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能贷尽贷、应贷快贷,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有效需求,确保实现投放量与惠及面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三是控风险。在我们依托“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997万户、基本实现农户建档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合作联动,主动融入农村“网格化”治理,利用政府大数据,结合“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农户、农村经营主体全覆盖。同时,做好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农民信用意识、金融防诈意识,经济主体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

服务“三农”和小微,支持乡村振兴,是农信的初心和使命。江苏省联社将带领全省农商行以更高站位发扬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担当精神,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农信力量!

谢谢!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相关部门联系,会后进行单独采访。同时,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内容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发布会有关素材,可以到省政府新闻办提供的电子邮箱里查询下载。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标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微信截图_20240425103256.png
江苏印发《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相关企业可给予高达1000万元的奖励。
T5dvmbQJAHY6Tw5QSNfKUSew.jpg
太湖水碧波荡漾,大湾潮澎湃不息。4月24日, “双湾融合共创未来” 2024无锡—香港创新合作发展交流会在香港举办。大湾区知名专家、学者、乡贤等高层次人才代表,重点知名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人才、科技、金融机构代表,无锡重点知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齐聚香江,共绘“双湾融合”的宏伟蓝图,共启“珠联璧合”的崭新篇章。无锡还将无锡人才IP与本地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文创礼品,人才工作品牌IP阿福阿喜也和“同事们”一起赴港,向香港各界展示无锡厚重而鲜活的文化韵味,拉近香港英才与无锡之间的距离。
t0173f89744fc0bf733.jpg
4月25日,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省见义勇为勇士榜”,共有10位见义勇为人员光荣上榜。
322c71ee-248b-46cc-a629-972599caafe4.jpg
4月22日上午,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 ” ,安全靠泊上海洋山港。
1_imageslim_副本.jpg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连线约翰·拉贝先生嫡孙、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托马斯·拉贝。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