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宜兴:打造东坡文化IP,文旅融合加速“破圈”“出圈”
来源:无锡新传媒   2023-12-04 15:17:00

12月3日,“苏东坡与宜兴”学术研讨会在陶都半岛酒店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陶都,共话宜兴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助力宜兴东坡文化IP“破圈”。

从东坡书院、东坡海棠园不断活化利用,到赴上海“跟着苏东坡打卡阳羡城”推介宜兴文旅,再到筹建多个东坡文化驿站——今年以来,东坡文化在宜兴很热。据了解,宜兴正着力打造东坡文化IP,让东坡深厚文化底蕴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文旅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打造东坡文化IP,让文化遗产传承不绝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都、教授之乡,宜兴的人文底蕴深厚,为何要全力弘扬东坡文化?“这源于‘旷世奇才’苏东坡自带的巨大流量。”宜兴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宗伟方说,苏东坡已逝去900多年,但全世界“苏粉”越来越多。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忧患不断,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追溯一代文豪的人生轨迹,也符合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苏东坡家乡眉山,以及苏东坡旅居过的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纷纷举办东坡文化论坛、东坡文化节,设立东坡文化旅游区等,显示度不断提升。而宜兴与苏东坡渊源同样颇深,可以说是苏东坡谪迁岁月中最快乐的注脚之一。他多次来到宜兴,被这里的灵秀山水、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买田置宅,两次乞请在此颐养天年。至今在宜留下诸多“苏迹”, 包括东坡书院、东坡海棠园、单家巷、蛟桥题名处、东坡买田处等,还有在宜兴写的以及和宜兴友人唱和的几十首诗词,并留下著名的《楚颂帖》《阳羡帖》和诸多民间传说等,这都是宜兴打造东坡文化IP的现实基础。

“苏东坡创造的成语‘买田阳羡’,后人引申为归隐山水田园之意,宜兴可以说是继陶渊明的桃花源之后,文人的又一个梦想之地。”宗伟方说,文化底蕴深厚、山水风光绝佳的宜兴,借助打造东坡文化IP,无疑将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效串联“苏迹”,让陶式生活更“出圈”

位于丁蜀镇蜀山脚下的东坡书院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书院保留了“东坡买田处”“讲堂”“似蜀堂”等匾额,郭沫若、邹韬奋等知名人士都曾在此讲学。宜兴楝树港有一株树高丈余、树冠最大直径可达8米的千年海棠,相传由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亲手栽植的一株海棠。

随着“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推进,东坡书院和东坡海棠园作为宜兴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不断焕新。东坡书院从文物保护单位,向文化品牌、文化空间转变。据丁蜀镇文化部门负责人李洁介绍,他们创新打造和完善“东坡夜读”“东坡奇妙夜”“东坡书院开笔礼”“东坡小课堂”等特色活动,让东坡文化和东坡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同时与周边的蜀山古南街、前墅龙窑联动,共同打造“陶式生活”体验圈。据了解,丁蜀镇也将规划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包括恢复重建书院浜码头等。

为进一步丰富宜兴东坡文化内涵,宜兴已开始筹建东坡文化研究会,将宜兴与东坡的历史遗存、诗词以及民间传说等进一步整理挖掘。讲述在宜兴买田种橘之事的《楚颂帖》,至今保留在宜兴一处老宅墙上,当地将在升溪河畔筑楚颂亭以为纪念。为有效串联分散的“苏迹”,宜兴相关部门正组织实施打造系列东坡文化驿站,目前位于宜城的首个驿站即将建成开放,展示500多种东坡主题文化书籍,之后还将在蜀山东坡书院、闸口海棠园、善卷洞、湖㳇老街单家巷等地建系列驿站。

据了解,宜兴将在今后持续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精心筹备宜兴首届东坡文化节,打造“以文会友,以旅相邀”的节庆盛会。实施推广“东坡有约”书画诗词交流、“东坡夜读”阅读分享等群众文化活动,让东坡文化进一步充盈群众精神生活、涵养城市气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更多东坡元素,打造东坡口袋公园、东坡主题雕塑等景观节点。搭建“苏轼+”模式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宜兴东坡文化影响力、认可度。

标签:宜兴;东坡;东坡文化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