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展
2014-05-05 17:40:00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各传统印染方式的传承和相互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其工艺的兴起及发展,与染料配制工艺的成熟、棉布织造技艺的传播、型版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始制靛图

  (1)靛蓝染色技法的发展

  人类利用天然染料染色的行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早在万余年前就开始运用红色氧化铁矿物颜料绘涂居住的山洞。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已经懂得运用赭黄、雄黄、朱砂、黄丹等矿物颜料在织物上着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在织物上染色的国家。

  用植物蓝草提炼靛蓝进行染色的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春秋之前,人们尚不知道靛蓝染料的还原染色机理。只是在蓝草收获的季节,将蓝草割下切碎浸泡出色液之后,尽快将此染液用于染色,因为染液时间稍长就会出现蓝色沉淀,便不能再进行染色。因此,在当时蓝草收获的季节里,染匠们是十分繁忙的,要白天黑夜地加紧染色,否则染液就要报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染色工艺趋于成熟,染匠们经过摸索,发现了新的靛蓝制备和染色工艺。将收割的蓝草倒置于坑中,加入清水,然后用木头、石头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天热时一夜,天冷时两夜;将浸液过滤,按5%的比例加入石灰水,并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除去上层清液,待靛泥浓稠时即成。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逐渐加入石灰水浆,配成染液,再分多次加入酒或酒糟使之发酵,从而使织物上色,再经空气氧化,反复染色,便可得到逐渐加深的蓝色。这种制备靛蓝及使用靛蓝染色的工艺技术可能在时间及配料的掌握上还有不足,但其应用的染色原理几乎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原理一致,是世界上最早的制靛工艺。

  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就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在染色中转化的过程,即:白布下缸染色取出氧化后,由黄变绿、由绿变蓝,经多次反复染色氧化再变青的变化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的汁液色更深,后来成为形容后人超过前人的千古名言。蓝草是蓝印花布染色的主要原料,蓝草依其科属的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四种,即蓼科的蓼蓝、爵床科的马蓝(山蓝)、豆科的木蓝、十字花科的菘蓝。江苏以盛产蓼蓝闻名;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适宜种植马蓝;山东、湖北宜种蓼蓝、菘蓝;台湾地区则以种植木蓝、马蓝为主。东汉时期,马蓝也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蓝靛主要用于染青布(纯蓝布),还用于蜡缬、绞缬、夹缬的染色。蓝草因其适宜大面积种植以及色牢度高、不易褪色等优点成为古代主要的植物染料。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和推动了靛蓝染料在棉纺织品上的运用。据记载,到了明代,全国各地均盛行种植蓝草,有的还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染坊规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蓝草的大量种植,为染制蓝印花布提供了充足的染料来源,这对全国蓝印花布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编辑:朱晓雪
关于版权: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或者提供合理报酬。联系邮箱:jswx@jschina.com.cn。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