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纪念馆4·18前升级 雕塑再现"搜尽奇峰打草稿"
2017-03-23 15:00:00  来源:扬州日报

石涛雕塑泥稿。

  “扬州八怪”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而画家石涛则深深影响了“扬州八怪”。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位于大明寺内的石涛纪念馆将进行升级完善,有望在418之前全面对外开放。与此同时,历时两年打造的石涛雕塑已于近日完成泥稿。

  升级完善凸显石涛艺术地位

  石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帝王胄裔,后削发为僧,最终成为清代画坛宗师。著名文化学者、扬州石涛书画院院长萧平表示,石涛人生的最后十年是在扬州度过的,最后葬于扬州平山堂后面,如若石涛没有来过扬州,那么极有可能就不会出现“扬州八怪”,中国的绘画史恐怕也会因此而改写。

  2014年,大明寺“千年一修”中,位于西花园的楠木厅被打造成了石涛纪念馆,接着又成立了石涛书画院。扬州老艺术家协会主席、石涛书画院执行院长曹如诚告诉记者,此次升级完善,特地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丁家桐、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华干林撰写楹联,概述石涛的生平及艺术特征,并由孙晓云、言恭达、周志高、王冬龄等著名书法家进行书写。“纪念馆的匾额已经做好,楹联制作已经开始。”曹如诚说,此次的升级有望在418之前完成。

  为了让中外游客更为直观地了解石涛的形象,石涛书画院还将请一尊石涛像。两年前,这座雕像便由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常再盛指授其研究生曹华进行制作,其间已三易其稿。

  自然生命还原石涛艺术理念

  昨天下午,记者在扬州北区的一处工作室中见到了已经完成的石涛雕塑的泥稿。据制作者曹华介绍,除了制作雕塑,她还进行了论文的撰写。雕塑的泥稿制作完成,论文《<石涛>雕塑创作解析》也正在修改之中。

  曹华告诉记者,中国传统雕塑形式多以静态为主,所以衣纹基本是下垂式的,对衣纹的运动特性和规律涉及不多。“我们在设计石涛衣服时,根据写实性来处理,纹路重重,横斜向上而成曲线,依照清初长衫造型设计,也使整个雕塑的造型更加柔和,具有亲和力。”

  在曹华看来,从表现自然山川上,石涛追求绘画的“高古”,即和自然生命相统一的境界,反对只求形式变化和笔墨技巧,有了自然生命的基础,在绘画中就可以突破以往法则的限制,实现艺术家的主体性。因此,此次石涛雕塑的创作也突出了自然生命。

  借助雕塑传承石涛精神

  在背景的处理上,曹华此前曾跟导师常再盛考虑过无数的处理方式,但总觉得过于单调。据曹华介绍,石涛曾说过:“非山之任,不足以见天下之广,非水之任,不足以见天下之大。非山之任水,不足以见乎周流;非水之任山,不足以见乎环抱。山水之任不著,则周流环抱无由。”

  “因此在创作时,我们决定将石涛置身于山水之间,使得雕塑《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有灵性,更能表达出石涛所向往的大自然山水之意境。而且石涛的一生就是在和山水情景打交道。”他介绍,他们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中选择了这幅画中的一个局部,并且截取其中的一座山峰来做为这幅作品的背景来使用。

  据常再盛透露,希望能借此次石涛雕塑来传承石涛的精神,让大家通过这个作品去进一步了解石涛。

  本报记者聂超

编辑:刘慧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