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摄制组来到高邮专题拍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据悉,该片拟于8月下旬至9月初播放,其中在高邮拍摄的部分拟于第8集播放,时长约5分钟。董鑫摄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内再现了新四军代表接受侵华日军驻高邮最高指挥官投降的受降仪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到1945年底,在苏皖边区政府南面还有一座县城没有解放,仍然被日伪军占据着,这就是高邮城。当年12月底,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一次重大战役——高邮战役,用一周时间收复高邮城。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也是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县城。
日前,央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摄制组来到高邮专题拍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据悉,该片是中宣部确定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重点项目,一共8集,拟于8月下旬至9月初播放,其中在高邮拍摄的部分拟于第8集播放,时长约5分钟。
1939年10月2日,日军侵占高邮城后,一直派重兵把守,城头碉堡林立,城内则利用众多的庙宇、公园、工厂构成防御据点。城外工事密布,且有护城河环绕四周,形成了严密的外围防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一面命令日伪军不准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固守阵地并维持治安;一面急速调动兵力向我解放区推进和进攻,企图占领华北、东北的战略要地和交通线,分割我解放区。华中解放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全力向一切拒不投降的日伪军进攻,至9月2日,已解放县城32座、重要市镇400余个,歼灭日、伪军2.8万人。当时,高邮城内驻有日军一个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共1100余人、伪军5000余人。高邮城以南30多公里处的古镇邵伯,驻有日军1个中队、伪军1个团,共约1500人;高邮与邵伯之间的车逻镇,也驻有伪军。驻邮日军自恃高邮地形险要,重兵据守,妄图负隅顽抗!
12月3日,粟裕经过深思熟虑,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人联名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发起高邮邵伯战役。12月5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部队马上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按照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即率第七、八两个纵队投入高邮、邵伯战役的战前准备。
12月15日,夺取高(邮)邵(伯)的作战准备一切就绪,华中野战军指挥机构已到达靠近高邮的兴化,突然又接到邓子恢等转来的陈毅等12月11日发出的电文,命令:调七、八两个纵队迅速北上,即返津浦路方向!然而,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先头部队一零八师已到达扬州及江都(仙女庙)一线,待其全军到达后,即有可能窜入高邮,进攻两淮。于是,粟裕亲自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据实陈述,详析利弊,再次建议先组织高、邵战役。新四军军部收到粟电后,终于收回成命,同意集中第七、八两个纵队先打高邮和邵伯。
12月19日晚7时,我参战部队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势。至20日中午,高邮城外围据点除净土寺塔外,均被扫除,日伪军龟缩在城里,处于我军的围困之中。21日,我军攻克了邵伯等日伪据点,切断了高邮城日伪军的退路
高邮城外围据点被我军扫清后,日伪军仍凭借高大的城垣顽抗。为了减少伤亡,我军一面积极进行攻城准备,一面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进行攻心战,以瓦解日伪军斗志。我攻城部队在敌工部的指导下,展开敌前喊话活动,播放《思乡曲》等日本歌曲,用瓦式大风筝散发传单。强大的政治攻势,对敌军起了有效的瓦解作用。
12月25日晚6时,细雨蒙蒙,进攻高邮城的总攻打响了。第八纵队攻城部队从高邮城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发起猛烈攻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开阔地,强渡护城河,攀登城墙,突破城防工事,展开激烈巷战,迫使日伪军于26日凌晨缴械投降,被日军盘踞6年之久的高邮城终于获得解放。
高邮战役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4个多月、日本政府及中国战区侵华日军签署投降书3个多月后,新四军通过激烈战斗全歼拒降之敌、收复被占地区的一次重大战役。它以新四军建军以来最大规模打援攻坚战的显赫声威、中国抗日军民对日作战最后一次战役的定鼎之功和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转变的开篇之作而彪炳史册,永昭后世!
1945年12月26日凌晨4时,新四军代表韩念龙(原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八纵政治部主任)在熙和巷70号,也就是现在的公园礼堂内举行受降仪式,接受侵华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崎大佐的投降。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寇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仪式。
如今,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被建成“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记者看到,该馆以照片、实物、油画、场景、微电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邮战役全过程。纪念馆分为战前形势、运筹帷幄、战役过程、受降仪式、制胜法宝、战役意义等六个展厅。
日前,央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摄制组在高邮专题拍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时,还现场采访了当年参加受降仪式的亲历者,向我国和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8年浴血抗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