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52年打磨出盐碱地上的“绿色明珠”
2017-10-16 08:56:0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绿影婆娑,繁荫森森,平原之森林,天然之氧吧。“这次高中同学三十年聚会,相约在这天然氧吧,呼吸新鲜空气,集体醉氧不想走。”10月3日上午,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音乐节现场,从广州赶回来参加同学会的顾女士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忙着把刚用手机记录下的森林美景,发到朋友圈与朋友们分享。

  △风景如画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52年前,这片6.8万亩的全国最大的平原森林,还是一大片荒碱薄地。“上次听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让我看到了东台林场发展的影子,塞罕坝人是荒山造林,我们是荒滩造林。”东台林场党总支副书记丁学农深有感触地说,1965年建场之时,主要考虑防风固沙,提高森林覆盖率,推广苗木产业。当时,五七干校的学员和一大批知青过来淋盐爽碱、疏通水系、改良土壤、开拓育苗,土壤含盐量也由千分之四下降到千分之二,有机质不断增加,适生条件不断改善,引种了枫杨、刺槐、紫穗槐等一些乡土树种,造林成活率逐渐提高。

  “到了90年代左右,林场开始培育和栽种水杉,大面积改造低产树种,并且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杉苗木基地。”丁学农讲述说,经过坚持不懈的造林绿化,克服盐碱重、淡水缺、海风大等难题,林场将昔日“雨后水汪汪、干旱冒盐霜”的荒碱薄地,变为“林茂竹翠、鸟语花香”的绿洲,生动展现了从沿海滩涂淤积到植被演替再到森林的奇迹。

  “刚来的时候还在种植刺槐,记得那时夏天劳动,身上出了一身汗,干了之后衣服上都是一层白白的盐霜。”在林场工作了36年的老职工丁书柏回忆说。林场职工用勤劳的双手不断改造盐碱地,精心管护着这片林区,保护着树木和土地,栽下一株株希望的树苗,原先的荒碱薄地,变成了现在的沿海“绿色明珠”,为改善盐城乃至江苏沿海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被称为“太平洋西岸未被污染的海滨圣地”,不仅拥有海林相接的生态资源,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保护示范价值。森林覆盖率超过90%,负氧离子正常为4000个/立方厘米,良好的森林和植被环境保证了生物多样性,拥有628种植物、396种鸟类和3大盐生植物群落栖息繁衍,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良生态系统,成功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森林公园1天吸入的负氧离子相当于在大城市3个月的吸入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这既是民声,又是最畅销的旅游产品的根基和依托。“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一直坚守生态红线,不断丰富科普教育内容和旅游度假项目,旨在建成华东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让更多的游客来了解森林、享受森林,从而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张万源介绍,森林公园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富民发展,回乡创业和参与创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民宿要提前一个月预定。公园的建设也得到优质社会资本青睐,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纷纷来公园考察,对接项目合作,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彰显。

  盐城海岸线长、滩涂和海域面积大,处于抵御台风和风暴潮的最前沿。当前,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推进“一片林”工程,全面推进森林抚育改造工程,高标准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依托公路、铁路、高架、河道等加紧建设19条生态景观廊道,投资20多亿元的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二期项目即将启动,让盐城的天更蓝、水更绿、景更美、空气更清新。

编辑:Rose
关于版权: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或者提供合理报酬。联系邮箱:jswx@jschina.com.cn。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