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安市西大街草市口北巷约百米处,可见一门朝南的大院,大院的大门是二层门楼。这个大院,就是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的皇粮仓库——丰济仓。
如今,丰济仓旧址,能够看到的,只有大院门楼,还有当年用作养马的十数间平房,以及门楼下静静躺着的十余块车痕累累的大条石。
○杨义春\文
受同乡友人之托 寻找丰济仓石碑
实小建筑垃圾中 “抢救”丰济仓石碑多年后重访石碑 建议完善保护措施
2005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得见台湾淮阴同乡会秘书长、淮安市政府经济顾问任振宗先生。交谈中,任老得知我钟情地方文史,且住在丰济仓附近。他说,“我的老家就住在丰济仓东隔壁赵家楼附近,当年叫任家大院。60多年过去了,大院已经荡然无存,但是,丰济仓还时时唤起儿时回忆。记得当年的丰济仓,可了不得,曾经是天下粮仓,皇粮国库。院内院外,高头大马,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还记得,丰济仓大门前还竖着一块大石碑,足有一人多高,不知还在否?”我告诉他,丰济仓还在,石碑早就不见了。任老动情地说:“老兄啊,丰济仓,特别是那块碑石,对研究淮安的漕运史具有重要意义,真可惜啊!能不能拜托老兄,花点时间和精力,把有关丰济仓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能把那块碑石找出来,写篇文章,我们淮阴同乡会在台湾有个刊物,叫《淮阴文献》,在那上面发表出来,淮阴老乡看到是会很感兴趣的,这对淮安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大贡献啊。”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当年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请北门居民委员会王主任带路,来到丰济仓隔壁,找到时年89岁王老太和80岁王老爹,请他们讲讲丰济仓的故事。提起丰济仓,两位老人都说,当年的丰济仓可气派得很呢,有上百间房子,几十匹大马,粮仓地面是用石块铺成的,石块上面做成木笼子,约80厘米高,木笼上面再铺木板,粮食就堆放在木板上边。老人又指着大门两旁铺在地上的几块长条石说,你看这两边条石上的深沟(约4厘米深、10厘米宽), 就是当年马车运粮留下的车轮痕迹。老人又把我带到丰济仓大院内一处小瓦平房前说,过去的粮仓早就没了,就剩下这10多间养马房子(现在是住家户)了。当我问及丰济仓门前那块碑石时,老人说,碑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小将“破四旧”扳掉了,据说还在实小(淮安市实验小学)院子内建筑垃圾堆里。
实小建筑垃圾中 “抢救”丰济仓石碑
循着老人指引的方向,我来到丰济仓东隔壁实小院内,远远望见操场西北角有一大堆建筑垃圾。此时,七八名工人正在平整操场。一辆运垃圾的汽车,就停在建筑垃圾堆旁边,掘土机正在把碎砖石往汽车上装。我赶忙走过去,问哪位是施工负责人。施工队曹队长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是来找丰济仓碑石的,碑石就在这堆垃圾里。曹队长忙说:“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说着,立马叫工人停下掘土机,找来几根铁棍,一块一块撬开乱石。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终于从乱石堆中把碑石找了出来。工人们都说:“幸好你们来得及时,要是明天来,碑石还不知道被运到那里去了。”
碑石由顶、身、座三块组成:碑顶,高55厘米,宽74厘米,厚32厘米。碑顶正面刻有“袁浦丰济仓记”六个大字,字的周围,雕有龙的图案。碑身,高1.6米,宽68厘米,厚30厘米。碑座,高43厘米,宽83厘米,厚50厘米。据碑文记载,该碑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距今已160余年。由于年久没有得到很好保护,碑文已破损模糊。碑文的题目是“清河县丰济仓记”。碑文第一句话“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还清晰可辨。几位工人帮我将碑石移放到教室的山头处。我又乘车到市里向文化局领导汇报。文化局领导极为重视,立即派出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尹增淮主任,同我一道到实小实地考查,并同学校领导取得联系,请学校保护好碑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次日,以淮文委办(2005)19号文件,向淮安市实验小学下发了《关于加强“袁浦丰济仓记”石碑保护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学校“在征用丰济仓遗址的基础上,负责在原址建一碑亭予以保护”。学校领导很重视,在当年年底,就将碑石在操场一角立了起来,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极好的历史教材。
后来,我把有关丰济仓的历史资料梳理一下,写成两篇文章:《今昔丰济仓》、《南粮北运中转库,明清天下大粮仓——从常盈仓到丰济仓》。被分别发表在《淮海晚报》(2006年2月28日)和《淮阴文献》(2008年第七辑)上。这也算是对远在台湾的任老先生有个交代吧。
多年后重访石碑 建议完善保护措施
2012年,笔者前往实小院内,看了丰济仓碑石的现状,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第一,市文委办19号文件明确要求“在原址建一碑亭予以保护”。可现在,既不是“在原址”,更没有“建亭”。只是在紧贴教室墙根处,将碑石竖起来,立于露天。长年雨打风蚀,碑石上的字迹,较从垃圾堆中找出时,好像更显模糊了。第二,从打造文化旅游景点讲,碑石立在校园内,游客观瞻极不方便。依笔者之见,最好在碑石原址(丰济仓门前)重新建亭保护,可以同现在的“丰济仓遗址”石碑建在一起,使其与丰济仓成为一体,便于游客观瞻。即使不迁址,也该尽快将亭子建起来,以利保护。
所幸,笔者当时从淮安市文广新局获悉,丰济仓已列入省级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丰济仓遗址门楼、马房及管理用房的维修经费亦已落实,保护亭之后也圆满建成。2013年,这里作为大运河申遗遗产点段,接受了国家和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