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南通】盐碱地上绘出“新丰景”
来源:南通发布   2024-06-11 16:58:00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丰收时。10日,通州湾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内,伴着收割机的轰鸣,金灿灿的麦子颗粒归仓。在育秧基地,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旺,本月中旬进行移栽。

“初步测算,这批小麦亩均产量超430公斤,高产田块超500公斤,比改良之初产量翻了三倍多,耐盐水稻的亩产量由最初的340公斤,现在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站在田埂上的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技术人员王传库告诉记者。

2015年起,南通市与省地质局海洋院合作,先后实施通州湾和如东掘苴两处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共实施盐碱地改良约15000亩,新增耕地面积近7000亩。通过几年地力改良提升,昔日盐碱地变身为江苏“新粮仓”。

从“不毛之地”到稻浪飘香,盐碱地“脱盐”成功,实现土质“逆袭”,走的是综合利用之路,靠的是科技创新。省地质局海洋院团队系统推进高效排盐、水利配套、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工程,不断提升土壤肥力。如今,土壤含盐量由10‰以上降至3‰以下,平均有机质从近乎0上升到10‰。

海洋院团队利用生态反哺方式,建立生物质护坡,种植田菁、碱蓬、盐蒿等耐盐植物,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返盐。同时,通过秸秆覆盖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更好地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良后的田地,每年开展规模化稻—麦/油轮作,连年稳产增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袁隆平的“盐碱地里稻花香”是最初1.0版本,在2.0版本的低产田变为“吨粮田”的基础上,海洋院团队启动了《南通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盐碱地生态农业提升示范项目》研究,探寻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江苏特色道路,通过3.0版本的滨海盐碱地“耕湿一体化”探索,从生态安全、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构建综合利用新模式。

目前,海洋院团队在示范基地北侧选择三处核心区,分别开展“水旱轮作/旱牧轮作+鱼禽养殖”和“林下禽类养殖”三种模式研究。王传库介绍,通过构建“农林牧湿”生态循环系统,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水质和土壤检测监测等,在滨海盐碱地上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盐碱地综合利用带来另外一个显著效应:改良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持续净化,土壤质量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增加。2024年环境DNA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改造后的新增耕地检出物种121个,较盐碱荒滩时新发现物种92个。

标签:盐碱地;改良;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微信截图_20240726162337.png
7月25日,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4 — 2026年) 》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微信截图_20240726111730.png
今年,在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海外学子报国行活动首次走进扬州。
微信截图_20240723113716.png
江苏历来是体育大省。巴黎奥运会,江苏省共有41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
5fa1604bf41c7_副本.png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微信截图_20240723112937.png
近日,江苏理工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们踏上了一段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