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双向交流润泽心灵
2017-06-23 09:53:00  来源:苏州日报

 

  香港文化中心外苏州昆剧院的巨幅演出海报。 □苏报融媒记者 徐志强 摄

  □苏报融媒记者 陈秀雅

  城市越繁华,生活、工作的节奏越快。香港人走路的步伐明显比苏州人快些。在香港文化中心的外墙上,一长排充满民族韵味的巨幅海报,仿佛是想让人们的心安静一点、生活节奏慢一点。

  海报告诉我们:从6月13日到8月13日,中国戏曲节在这儿上演。京剧、秦腔、昆曲、越剧……来自祖国内地的各个著名戏种、知名戏曲演员在两个月内轮番登场,为香港市民演绎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这已是香港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戏曲节了。在一长排的海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苏州昆剧院的演出信息:新版《白罗衫》将作为戏剧节的压轴曲目在此演出,俞玖林、唐荣、沈丰英等人的剧照十分醒目。

  无独有偶,在赴港之前,我们得知苏州干将坊的一个好消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中乐团在天津大剧院、北京北大百年讲堂、沈阳盛京大剧院、上海保利大剧院等内地城市举办6场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音乐会上,香港中乐团使用的排鼓、云锣等系列乐器,是苏州干将坊制作的。

  香港中乐团堪称中国最具“乐改”精神的专业大型乐团,成立于1977年,是香港唯一拥有91名专业演奏家编制,分拉弦、弹拨、吹管及敲击四个乐器组别的大型职业中乐团,享有“民乐翘楚”及“香港文化大使”的美誉。龚丽娜的《忐忑之后》音乐会就是和这个香港中乐团合作的。

  与苏州工艺美术大师金海鸥的合作,始于2014年6月。香港鼓王、香港中乐团首席闫学敏带着徒弟钱国伟慕名来苏州寻访民族乐器,一进金海鸥工作室大门就听到正在调音的排鼓声,连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中国鼓的音色!”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内地的曲艺来到香港,香港的音乐来到内地。

  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融,像雨水一样,20年来,无声滋润着苏港两地。

  从小,我们就是在电影院里、在电视上、在录像厅中,从港片中、在“四大天王”的音乐中认识香港,各自走过斑驳的青春。当我们来到香港,走一走皇后大道,看一看红磡体育馆,感受一下醉生梦死的旺角,并不觉得陌生。而对于新一代的香港人,中华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也十分日常。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戏校合作办学,开设“京昆通识课程”,三年的课程,爱好戏曲的学生在周五从香港打飞的到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两天戏,在周日晚上坐飞机回香港。一名在香港工作了近三十年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今年28岁的大女儿在小时候想要学中文,苦于找不到地方。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中文课程。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香港人,都听得懂、会讲普通话。

  我想起在去往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地铁上,看到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用普通话出声诵读着书上的汉字,神情十分专注。有了这样的瞬间,我突然感觉奔驰的拥挤车厢生机无限。

作者:陈秀雅   编辑:冯晓丹
关于版权: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或者提供合理报酬。联系邮箱:jswx@jschina.com.cn。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