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座有“气质”的活力古城
2017-05-18 11:09:00  来源:姑苏晚报

 

  金鸡湖

 

  平江路

 

  高新区高楼林立

  前言:正因为在经济繁荣和古城保护方面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苏州成为一座有“气质”的活力古城。5月17日至5月20日,2017年世界城市峰会在苏州召开。让我们站在今天,一起来回望过去,憧憬未来,探究苏州独特的城市魅力。

  本报记者 大秋 摄影 王建中

  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目前仍然坐落在春秋时期的原址上,还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与南宋时苏州的碑刻地图《平江图》相对照,古城的总体框架、骨干水系、城墙位置、路桥名胜基本相符,为世界所罕见。

  在发展起步之时,苏州坚持规划先行,并且着眼全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历经五轮古城保护规划,提升苏州的城市魅力。与此同时,苏州又开创性地通过发展新城来疏解古城压力,促进经济腾飞,使之发展蜕变为一个宜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

  2014年,苏州被授予有着“城市规划诺贝尔奖”美誉的“李光耀世界城市奖”,也由此获得了本月17日至20日的2017世界城市峰会的举办权。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城市峰会。在2014年苏州获得该奖项之前,2010年获奖的是西班牙毕尔巴鄂市,2012年为美国纽约市。苏州究竟是有着什么魅力,可以和纽约站在一个领奖台上呢?

  A

  仍然坐落在春秋时期的原址上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平江历史街区的南侧,有一座碑亭,里面有着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图《平江图》的复制品。在这幅宋代的《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如今的平江历史街区以平江路为轴线,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着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街区格局和800多年前《平江图》上所刻“双棋盘”格局基本一致。“这神奇了,现在很多地方几年就大变样了,没想到苏州还有个平江路,还能跟800多年前一样。”外地游客啧啧称奇的背后,是苏州人为之骄傲的古城保护,平江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保护的缩影。

  平江历史街区占地1.17平方公里,文化遗存众多,类型十分丰富。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一度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质量下降、发展活力不足。说起平江路,就不得不提到阮仪三。作为全国最早关注城市遗产保护的知名学者,阮仪三不但是苏州人,更是苏州古城保护先行者和引领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主持编制了第一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苏州古城的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是倾注了阮仪三的大量心血。正是在他的大力呼吁下,2002年,苏州启动实施平江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各类遗产资源的调查、挖掘和整理工作,保护修复古代建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在保存传统区域风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古城永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在被保护的同时仍然是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性社区,成为“苏式生活”的一个缩影,保护整治后的平江历史街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入选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评价,这些年苏州在古城保护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从北寺塔仍然是古城的制高点这一点上能看出。

  B

  五轮规划保护2500年古城

  在发展起步之时,苏州坚持规划先行,并且着眼全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历经五轮古城保护规划,提升苏州的城市魅力。

  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徐克明介绍说,1986年,苏州市城市总规划定了“一城两线三片”历史城区范围,提出疏解古城、控制居住人口容量等措施,提出“二个保持、一个保护、二个继承与发扬”风貌保护策略,这也奠定了苏州古城保护的基础。1996版则是出台了苏州古城保护的细化措施,提出三个三分之一原则,即“保留三分之一,搬迁三分之一,淘汰三分之一”,划定平江、山塘、拙政园、怡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划定三个传统风貌地区保护范围和公布若干历史地段。古城保护规划的2003版对1996版进行了调整优化,新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并划定39个历史地段保护范围。2007版又进行了完善提升,完善规划编制层次,细化相关规划措施,拓展保护内涵,增加历史文化环境保护。

  2012年,原沧浪、平江、金阊三城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并设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站在新的起点上,古城如何更好地保护,新一轮控规修编迫在眉睫。因此,最新版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将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市区”三个层次。“历史城区”保护结构为“两环、三线、九片、多点”。两环指城环、街环;三线指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九片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观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多点指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古城是苏州最为珍贵的财富,造就了城市的“气质”,承载着苏州文化身份的认同以及走向未来的路径,既是弥足珍贵的物质存在,更是无可替代的精神家园。苏州现在拥有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五个历史街区,38个历史地段、3个传统风貌地区。1982年,苏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2年,苏州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多年来,苏州一直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对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实施全面抢救和保护;合理配置资源,搬迁部分工厂、机关、医院和学校等,松动古城人口和交通压力;相继实施了街坊“解危安居”保护与更新工程、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山塘和平江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以及老街巷、老新村综合整治、河道清淤和活水工程、改厕工程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历经数十年探索创新实践,苏州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国际理念、国家水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路。

  C

  三版城市总规指导新城发展

  跟大多数城市在老城基础上发展新城的思路不同,苏州从最初就提出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城”的创新理念,并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来进行空间拓展,在发展新城的同时疏解古城压力。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新城发展的典型。园区北侧的苏虹路被誉为“世界500强产业走廊”,飞利浦、博世等100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落户于此。大多数企业希望建立自己的专用物流通道,以方便货物快速进出,但因其与园区规划不相符合而被否决。在创立之初就编制了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工业园区才实现了“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

  在新城规划建设过程中,苏州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城市西侧保育太湖的发展思路,严格控制发展规模。正因如此,苏州30年来始终保持着“四角山水”的城市生态格局。同时,规划针对新城发展的需求、特点和条件,积极探索错位发展、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等多种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实现了古城与新城新区融合发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先后进行了三轮修编。据介绍,在1986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思路,开始建设西部新区,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苏州抓住机遇建设中新苏州工业园区。1996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古城居中,园区、高新区同步发展”,城市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象限都有山和水即“四角山水”的城市发展格局。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姑苏区、吴中区等“五区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下,针对土地、生态环境等资源约束,提出由外延拓展转向内涵增长的发展思路,确立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精明增长,重现“青山清水”的目标。规划引领为苏州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编辑:冯晓丹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