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常州】以汉服为“媒”,点亮城市文旅“新业态”
来源:常州晚报   2023-12-04 15:14:00

近日,一场名为“汉服出行,行走大运”的活动,以常州西瀛里明城墙为起点,沿大运河的北岸绿色步道,最终到达同济桥。参与者们身着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汉服,把“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纷纷穿给市民们看。这是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州汉服社在中国汉服复兴20年之际自发组织的社会科普活动。

每年的11月22日,在汉服文化圈里,被看作“汉服出行日”,这是为纪念2003年汉服重现街头而约定俗成的。在常州,20年来,汉服爱好者从零星数位逐渐扩展到如今的近千名,从最早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之一“欢欢延陵人”,到如今“敏敏”“月牙儿”“薇晓”等活跃组织者,从高校里的大学生社团,再到警营里穿着汉服沉浸式反诈的“萌新”们,这群人念念不忘的初心是,让汉服日益走进大众的生活日常。

汉服出行日不断“扩容”

在“汉服出行日”启动仪式现场,“欢欢延陵人”背着自己的“行囊”——这是一块可以将随身东西放在中央,两次对角包起来打后,手挎或腰背都可的包袱皮,这是古代行旅的必备物——不停地帮着这次活动的发起组织者、常州市民协汉服社副社长“敏敏”,招呼大家赶紧去西瀛里明城墙处集合拍照。

在“欢欢延陵人”这位资深常州汉服爱好者眼中:“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也叫汉衣冠,其实是一种再造的传统,也是文化根脉的再续。”“2003年11月22日,郑州的王乐天穿着由薄绒深衣和勋茧稠外衣组成的汉服,走上了郑州街头。”这被视作“汉服复兴运动”的重要源起。

“欢欢延陵人”就是在20年前通过网络论坛开始接触到汉服的,他与几个同为汉服爱好者的朋友,四处寻找面料开始复原衣服。2006年,“欢欢延陵人”与另一个朋友“穿着汉服逛南大街”引发热议,并于同年发起成立了常州最早的汉服社,隶属于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随着常州市民协汉服社的一届届换新,最近几年的汉服社会普及活动,都由“敏敏”担任了组织者的角色。作为“80后”,“敏敏”说自己对汉服的兴趣,最早源于小时候看武侠影视剧后“披着床单演小仙女”。“如果追溯到三皇五帝时的‘垂衣裳而天下治’,我们可以推论汉服发展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我们关注汉服,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本身的传统之美。”“敏敏”说,上衣下裳是汉服最早的形制,《汉书》中就已有了“汉服”的称谓。在她眼中,唐代的服饰雍容华美,宋代则低调素雅,明代汉服沉稳大气……随着传统文化崛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合等助推下,汉服复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在当代社会正焕发新活力。

2020年起,“敏敏”与汉服社的小伙伴们一起发起了全市的“汉服出行日”活动,第一次走的路线是从西瀛里明城墙经过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直至终点东坡公园。去年则是从市民广场走到了常州博物馆。一次次的“汉服出行日”,参与者最初只有数十人,如今已逐渐扩展到了数百人;从仅有社会爱好者个体参与,到如今是呼朋引伴前来,还有高校社团共同加入;所穿汉服的形制,也逐渐从集中于宋明,转而囊括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等各个朝代。更让“敏敏”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并欣赏到了汉服之美,“以前总会有人说是‘演戏’的,但这回我好多次都听到有经过的家长告诉孩子说,‘你看,她们穿的汉服多好看!下次我们也穿!’”

与“反诈”等进行互动结合

在汉服圈子里,汉服爱好者会把彼此互称为“同袍”,或叫“袍子”,取的正是《诗经·秦风》里的诗意,来表达同好同行的欣悦。今年的“汉服出行日”里,就涌现了一批特殊的“新袍子”——南大街派出所的女警们,穿上汉服,化身成为穿越而来的女侠,驻守在“南派反诈小铺”,举着令牌向来往路人宣传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反诈”意识,将防骗防诈谨记于心,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驻足打卡。

南大街派出所地处常州老城区中心区域,辖区东起晋陵路、西至早科坊、南达劳动西路、北及劳动西路,辖区内包含古运河文化带、“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西瀛里明城墙等。女侠之一、该所教导员翟晓雯说:“我们不久前刚刚接触到了汉服文化,参与‘汉服出行日’,是想尝试创新形式进一步提高全民反诈意识。”

翟晓雯介绍,此前南大街派出所曾邀请常州市民协汉服社到所里开展了一次“警韵汉风”主题警营开放日活动。正是这次由民警介绍警服百年变革历史、由“敏敏”带领社团成员展示介绍各个朝代服装妆造的双向科普,让大家兴起了“穿越”的念头——“中华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的魅力,很自然地就吸引了我们。就在想,如果我们把‘反诈’宣传结合起来,是不是会更好玩一些,也让市民更能记住呢?”

“我们之前去派出所,展示了大约十来种形制的汉服,从晋时直袖上襦搭配交窬裙,到唐代圆领半臂上衫配齐胸裙,再到宋代对襟上袄加百迭裙等等都有,还由专门的妆娘进行了妆造设计,能够很好地体现我们的传统服饰文化特征。”“敏敏”说,今年“汉服出行日”当天,她们还帮助翟晓雯和同事们搭配了适合的妆造,更好地展现英姿飒爽的女侠风采。

“我们今年是以方阵形式集结后出行的。”“敏敏”说,除了反诈女侠小分队外,还设置了“NPC”组别,即部分人分别扮演了将军、月老、天官等角色,沿途对市民进行“赐福”小互动;还按照服饰的朝代特点,分别以汉、唐、宋、明等进行主题划分,大家还纷纷配上了极具朝代感的道具,比如汉代用来遮面的“便面”。

此外,“敏敏”说,常州的汉服爱好者,不少来自于高校,这次“汉服出行日”就有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4所高校的50多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来参与。“我们今年仍然是每周开两次汉服社团课,带着学生们更详细地去了解汉服的相关文化。”常高职老师“月牙儿”说。而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薇晓”说,常州各大高校陆续也在系统开设越来越多的汉服社团课。

当“穿汉服”不断日常化

“到现在,汉服复兴已经20年了,我们今年自发活动,是与全国各地的汉服组织、汉服群体一起联动,号召所有汉服同袍一起为汉服文化的传播做点贡献,也鼓励那些喜欢汉服却因为身边穿的人不多、文化氛围不足而不好意思穿出来的人一起有仪式地勇敢穿出来。”“敏敏”说,身边有不少朋友是把汉服当日常穿搭的,“这么美的民族服饰,为什么不穿呢?”

作为常州的资深“袍子”,汉服品牌“衿娥传统服饰”创始人之一的“善棠”觉得:“中国人到底怎么看待自己的服饰,其实可以衍生出关于儒家仁爱孝义等等话题的讨论。文化底色决定了思想意识,并通过服饰表现出来。衣冠复兴,中国人的文明底色也在重焕色彩。”今年,他就与妻子、“衿娥”的联合创始人“善良的吃货六”,一起策划并实施了在常州博物馆内的汉服展陈,参演了“常博奇妙夜”“国宝营业中”情景式历史文化展演等。

每到传统节日,在常州各大景区等处,总能看到不少穿着汉服的身影。市民沈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她不仅自己穿,还将自己7岁的小女儿也打扮成仙气飘飘的汉唐造型。“发型也很考验人,这次,我就找了视频研究了下丫髻到底是怎么扎的!”她说,千万不要被影视作品带到“沟”里去,我国古代成年女子的头发并不会大量披散下来,这是非常不礼貌的,总会按照一定的规矩束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汉服爱好者活跃人数约为2000人;目前“常州汉服”微信共有3个群,总人数1000余人。每逢活动,大家都会盛装打扮,把“汉唐宋明”穿给众人看。

“唯有让大家更多了解汉服的渊源流变、形制之美、文化内涵,并再次基础上复原、穿搭、妆造、礼仪等,才能让大家更好地选择要不要让汉服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敏敏”说。 近几年来,“敏敏”和常州的“同袍”们还在不断复原古画场景、传统节庆等,并逐步推广日常汉服穿搭。“这不,我们最近又在‘常州汉服’微信公众号上推了期上班可以穿的汉服搭配呢!”

(何嫄 图文报道 部分图片由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州汉服社提供)

标签:常州;出行;常州市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微信截图_20240726162337.png
7月25日,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4 — 2026年) 》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微信截图_20240726111730.png
今年,在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海外学子报国行活动首次走进扬州。
微信截图_20240723113716.png
江苏历来是体育大省。巴黎奥运会,江苏省共有41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
5fa1604bf41c7_副本.png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微信截图_20240723112937.png
近日,江苏理工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们踏上了一段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