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南京】抢占新“风口”,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5-02-20 16:02:00

在春晚舞台上行走自如,表演转手绢、扭秧歌,让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火爆网络。同样在今年1月,一家南京企业也搞了件大事——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创机器人”)发布了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推向化工厂、应急救援等高危场景,亮眼刷屏。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随着技术加速演进、资本加速聚集,“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产业竞争的新“风口”。

南京具有扎实的机器人产业基础,成功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已有天创机器人等多家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这座城市正积极拥抱这一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力争在新“风口”中抢占先机。

抢下“先手棋”,“南京造”人形机器人“组团”

“天魁1号”到底牛在哪儿?

“它是全球首个获得IIC T6级防爆认证的人形机器人,无论从运动结构、电源系统、电气线路等,都做了大量特殊处理和改造,可在氢气、甲烷等爆炸性环境中作业。”天创机器人董事长刘爽告诉记者。

四轮八驱防爆轮式架构上,有着一双粗壮有力的手臂,在智慧的“大脑”指挥下,让“天魁1号”“走”起来相当稳健,再颠簸也不“掉链子”。“作为一家以机器人+AI算法为核心产品服务于能源、市政等行业的科技企业,就是把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引入到我们从事的工业智能运维领域。”刘爽表示。

“又猛又灵活”就是“天魁1号”的重要标签之一。它采用双臂作业,但强化了末端负载,单臂水平全展开形态下末端负载可达15公斤,如同“威猛先生”可搬运工业阀门等重型部件,在工业场景的高扭矩、高负载作业中大显身手。

同时,“天魁1号”的腰部还藏着“绝招”,能够折叠升降,使手臂垂直展开最高末端高度可达3米,这让它的垂直工作高度高度能达到3米,大大提高了频繁的高位作业要求。更别提它还具有长续航、多地形适应、多传感器融合导航的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在工业复杂环境下的可达问题。

新锐力量加速突破,“龙头”企业不甘落后。

面对风起云涌的人形机器人浪潮,连续7年稳坐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的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核心技术驱动,积极抢占人形机器人“风口”。去年9月,埃斯顿酷卓推出了其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其所有核心部件均实现自主研发,成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

“这款机器人全身共44个自由度,并已具备语音交互、视觉感知、智能化的物料取放作业能力。目前,研发团队正在加速研发,力争今年四五月份迭代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具体的工业制造场景上‘大显身手’。”埃斯顿酷卓研发团队负责人透露。

近年来,南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抢先布局,还集聚了集萃智造、蔚蓝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其中,集萃智造是国内唯一涉足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的企业。

突出场景思维,工业环境能作业家庭服务能陪护

发现电流过高,自动开柜拉闸、自行判断解决……在“天魁1号”这款人形机器人设计研发之初,天创机器人就是要它能够解决客户在工业场景中的实际“痛点”,核心就是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作业高精准性要求这两点。

“以往的巡检机器人只能发现问题但无法解决问题,研发天魁系列工业防爆重载人形机器人,我们更愿意把它称作工业危险环境下的可作业机器人。”刘爽介绍。

以落地场景为关键核心,天创机器人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宽温高湿、强磁多尘、易燃易爆等场景下机器人能长期可靠生存的结构设计经验,提高了“天魁1号”的高防护等级,成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并采用遥操作+预训练结合的方式,解决现阶段在工业现场可作业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是指具有类人形态、运动、功能和智能的机器人,类人形态和运动使其在人类环境中工作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目前,人形机器人有多种形态,而在足式和轮式的选择上,天创机器人也更多的是突出场景思维。

“足式目前在行走稳定性、续航能力、防爆结构设计等还是存在一些挑战,更适合轻量化的C端场景。”刘爽认为,在服务的工业现场轮式可以覆盖90%以上的作业场景,因此一开始就把研发的重心放在了腰部以上,重点公关双臂的作业能力和负载能力。

同样突出场景思维的还有集萃智造。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该公司携半人形服务机器人首次亮相,未来有望适用于智能康养、家庭陪护、医疗教育等行业。

目前,集萃智造正在深入开发电动伺服和电液伺服两款人形机器人。其中,电动人形机器人主要用来进行家庭服务,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尤其适应户外场景。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主要在于运动能力和双臂的协作操作能力。”集萃智造董事长骆敏舟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更有可能在家庭服务、农业采摘、危化品处理等领域率先落地应用。”

“我们要把防爆人形机器人推广至更多应用场景中。”刘爽表示,从天创机器人来看,toB端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值得投入和坚持,甚至有可能比toC端的人形机器人更早实现规模化落地。

新的突破窗口期,南京多方发力抢滩“新蓝海”

“‘天魁1号’发布后立即引来大量关注,很多部门单位联系他们,希望能展开合作,数十家投资机构邀约刘爽,沟通下一步融资计划。”刘爽说。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终极目标,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经过了“商业化元年”后,人形机器人是否真的到了“爆发元年”?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与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业、医疗、家庭服务等多个行业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进入新的突破窗口期,进入了产品化产业化阶段。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市场前景,被政府部门、业内企业、专业人士等看好。

新“风口”已至,如何抢占先机?

瞄准打造“机器人之城”的目标,南京出台“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其中,最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在南京,围绕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条,集聚了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近百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新兴赛道上持续发力。

其中,集萃智造已研发出国内超小型高爆发电液伺服系统,可完全满足电液伺服人形机器人目前的技术需求。“目前,集萃智造正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超逼真仿生人脸、人手等领域展开研发突破,并将推出国内首款高动态超逼真人形双足机器人。”集萃智造董事长骆敏舟透露。

抢占“新赛道”,技术研发是关键。南京拥有丰富的产业人才储备和较强的研发优势,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位列全国前列,具备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巨大潜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均设有机器人相关重点专业。

抢滩“新蓝海”,还需要打造全面、多元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江北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张乐表示,将立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先发优势,持续加强政策支持与服务,深入开展“服务企业”行动,助推企业加快形成更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梯度培育体系,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吸引更多优质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目前,我们在江北新区成立了5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南京和江苏产业落地。”骆敏舟透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标签: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场景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2025042208475564269592.jpg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要闻.jpg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要闻.jpg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A727OFGPFPSwXvbi2IPtGFhr.jpg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
最新消息.jpeg.jpg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停止对华经贸打压,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