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江苏故事
萨天德拉
印度裔大师来南京谈设计
来源:JiangsuNow微信公众号   2018-07-02 09:22:00
他希望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得设计灵感,找出连接明日今时往日设计的文化密码。

  现代化的工业、一成不变的模式,总给人冰冷的感觉。此次我来到南京,探索南京传统的“非遗”手工艺,就是希望从中找到工业设计中变化与革新的线索,找到传统与未来的平行空间,给现代的工业化社会赋予传统与文化的温情。

  ——萨天德拉帕卡雷

  6月23日,作为南京“国外大师驻地计划”邀请的著名设计师之一,印度裔全能工业设计师萨天德拉帕卡雷(Satyendra Pakhalé)结束了他的南京之行,在南京的一周时间内,萨天德拉深入了解了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云锦、金箔等传统工艺,并在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进行了一场名为“记忆遗忘之际 传统创新之时”的交流讲座。他希望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得设计灵感,找出连接明日今时往日设计的文化密码,让宛如生产线中的城市与现代化生活获得更多的文化温度。

  人物介绍

  萨天德拉帕卡雷(Satyendra Pakhalé ),国际知名全能工业设计大师。1967年生于印度,先后在印度理工学院(孟买)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瑞士分部)学习。90年代中期,他曾作为飞利浦先锋团队“创新研发”的一员和高级工业设计师,在飞利浦的数字通信和运输设计领域为许多新技术构思了第一个产品创意。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文化对话、合成材料以及创新科技。他对材料、技术和多元文化表达的好奇心使他的作品成为德国科隆加布里埃阿曼画廊的限量收藏之一。

  萨天德拉帕卡雷成立的以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是一个全能设计工作室,设计作品类型广泛,从科技产品到建筑设计都有涉猎。通过一系列为客户和行业设计的获奖项目,萨天德拉帕卡雷工作室凭借其多样化和富于创新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了技术和材料的外延,并因此享有盛誉。工作室通过一次次实验化繁为简,使复杂变得优雅,为每个企业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传统与创新,处在同一个平行空间

  此前,萨天德拉曾与日本的设计师有往来,也曾看过不少日本的设计作品,因为了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渊源,因此,第一次来到南京的萨天德拉将此次来南京了解中国“非遗”项目作为一次文化溯源之旅。

  “中国与我的出生地印度一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有着厚重的传统积淀。可能有些时候设计师会有苦恼,面对前人那么多绚烂的创作,我怎样超越才能达到另一个高度?我不否认,有些时候,面对沉重的传统包袱,我也会厌恶,但更多的时候,我对传统报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因为有了传统的存在才会有今天的我们。当你回望过去,如果没有根源,又谈何未来?传统,总是埋藏在设计师作品中最深的东西。”萨天德拉告诉记者,当物品被赋予传统,就如同设计师所期待的一种语言:人们看到这件设计作品时所产生感性认知,正是与设计师情感上的共鸣。

  ▲萨天德拉设计的城市建筑。

  在萨天德拉的设计作品中,有一座立于城市之间自然降温的建筑(如上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当人走在建筑中,会有自然风贯穿其中,阵阵清凉之感扑面而来。“现代人在高温天气会选择躲在家中吹空调,而古人早已探索上千年自然降温之法。因此,我的这件作品可以说是对历史、对传统的一种继承,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萨天德拉如此评价自己的作品。

  萨天德拉认为,记忆遗忘之际,正是传统创新之时。何为创新,即是变化(change)与革新(revolution),存在于记忆与遗忘之间的平行空间。一名设计师,应怀着对传统和记忆和感恩来做创新,不是摒弃从前,而是扬长避短。

  ▲萨天德拉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演讲海报。

  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演讲海报中,展示了一句萨天德拉很喜欢的哲理句: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旧观念和传统应该处在持续革新之中。

  Only constant thing in life is change, there ought to be constant revolution of old ideas and traditions.

  创新,应避免符号化的“生产线”作品

  现代工业社会,大家使用一样的手机,高铁通往不同的城市,地铁在地下空间穿梭,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城市公园,甚至连商场中的商品都完全类似。我们是否已经存在于宛如生产线流水生产的城市之中,生活是否已经变得“符号化”般冰冷?

  萨天德拉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有些特定的生产领域,所有的产品都通过生产线复制,丝毫没有特色。包括中国的很多企业认为,生产一件现代化的产品,只有一种模式,盲目跟从就可以。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错过了太多的美妙。”萨天德拉说,为此,他还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创造某种商品,就如同烹饪。打个比方,在中国,烹饪土豆的方式很多,有煮土豆、炸土豆、红烧土豆、清炒土豆等等方式。但是,在很多企业设计制作某种物品时,只会使用一种煮土豆的方式,而甘愿放弃除此以外更多的让土豆更加美味的烹饪方式。中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与广袤的土地,一定会有很多的方法来创造一样物品,为何要跟从国外所生产的物品中唯一一种方式呢?在有好几十种烹饪土豆的方式的中国,在这个足以吸引世界目光的最大的市场之中,我相信能够创造更多不可能。

  ▲萨天德拉设计作品。

  萨天德拉认为,设计行业是人类真正乐观的表现。现代化社会的设计动力来自于社会、技术、生态、工业,以及高于一切文化纬度的考量,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纯粹的创造力。保持欲望和好奇心,用心发现,是创作的基础。用设计为如同钢铁森林般的都市增加温度,也是他一直的追求所在。“我喜欢做一些有梦想的事情,希望为今天的生活设计一些作品,让全世界可以持续使用。”

  未来,期待有中国文化符号的“中国制造”

  此次来到南京,萨天德拉除了被安排邀请的地点外,还为自己列了一张目的地清单。除了总统府、先锋书店、中山陵等景点之外,他还特别提到,想去南京老城的杂货铺看看,了解最淳朴的老南京风味。

  为何要挑选杂货铺?萨天德拉说出了自己的原因:“在来南京的前一个周末,我去了杭州。在西湖边的一个小摊上,我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正在售卖的剪刀。而这把剪刀居然和我之前刚刚所欣赏的一位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一模一样。我想这把剪刀肯定是中国某位不知名的师傅所做的。太让人震惊了,文化根植于不同的土壤之中,所以我希望能够挖掘出更多民间最古朴的东西,理解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寻找文化之间的联系,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以此来启发我的创作灵感。”

  说起南京的秦淮灯彩,最让萨天德拉印象深刻的要属双头小兔子灯,多面的立体感让他眼前一亮,不过在南京秦淮区的武定新村小学,萨天德拉有了更大的惊喜。“我看见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花灯作品,还有3D打印机,这正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一种创新。秦淮灯彩更趋于传统,如果再加上3D打印的技术,特别是在青少年的眼中,一定会是不一样的感觉。对青少年来说,了解过去的方式有两种,读书或亲身参与。读书有些时候可能会忘记,但是动手做过、亲身参与的东西永远不会忘。我很期待,让传统的文化种子埋藏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长大之后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种,那么这枚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存在于未来的‘中国制造’之中。”

  “我认为,传统工艺包括‘非遗’项目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必须与工业相结合,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中国的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我相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的企业将会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加完善的设计。我期待,未来再来到中国时,可以在中国制造如中国的高铁、飞机上看见更多体现中国文化传承的东西。”萨天德拉说道。

  不过,对于自己即将设计的作品,他卖了一个关子:“秦淮灯彩、云锦、金箔等传统工艺各有千秋。能否让这三种“非遗”工艺在我的同一件作品中出现呢?”

标签:人物介绍;萨天德;设计

责任编辑:冯晓丹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商行;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业联合会
经过近两个月的角逐,最终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以2∶0战胜江苏银行,获得冠军。
江苏;江苏省;青年体育
5月21日,2025 “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在无锡江阴拉开帷幕。
江苏;世博会;大阪府
以“携手美丽江苏,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的江苏周活动20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幕。
无锡;古镇;江南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职业技能;东盟国家;中文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经贸关系;美方;白皮书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江豚;视频;刘春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