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推荐阅读
26幅作品展现扬派装裱技艺
来源:扬州日报   2021-05-07 09:58:00
继1987年之后,时隔34年扬州市再次举办装裱展。

部分装裱作品

装裱,是用来装饰书画艺术的特殊技艺。在中国,伴随着数千年的书画文化,装裱艺术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极具美感的技艺。好的装裱,能够和书画作品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如今,扬州装裱技艺已成为省级非遗项目。记者6日从琼花观美术馆了解到,5月12日一场扬州装裱技艺展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继1987年之后,时隔34年扬州市再次举办装裱展。

明清形成独特风格

“1987年12月份,一场扬州工艺美术书画装裱艺术展在瘦西湖开展,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中央电视台专门派摄制组前来拍摄。从此之后,扬州再也没有举办过装裱艺术展了。”扬州装裱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卜万水介绍。

卜万水介绍,扬州装裱在业内一直享有盛名。明末清初时,扬州装裱技艺就已形成独特风格,与“苏派”“京派”并称“天下三大流派”,尤以“善仿古装池,擅长揭裱古画”闻名于世。清代乾隆年间,“扬派”装裱祖师叶御夫,善治旧绢,传为佳话。《扬州画舫录》记载:“御夫得唐熟纸法,旧画绢地虽极损千百片,一入叶手,遂为完物”。

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卜万水说,相比“苏派”“京派”,“扬派”装裱技艺更是有章可循,有着详实的文字记载。如今,但凡查阅中国装裱技艺的历史脉络,明代扬州人周嘉胄的《装潢志》、清代扬州人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他们不仅是优秀的装裱师,也是理论家,他们总结出“扬派”装裱的特点:“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至今还是装裱界的最高标准。

民国时期,扬州不少装裱大师前往上海、北京等地,“扬派”装裱技艺在各地传扬。如当年上海的“绢本大王”刘道生,就善于修复绢本。

在扬州,刘道生之弟刘道林也传承了“扬派”装裱技艺,卜万水的师父虞瑞华,就是刘道林的关门弟子。他们继承了“扬帮”装裱整洁秀丽之艺术风格,能够运用去污、揭禙、补残等技法,精心修补、装饰,对画面破损严重之处,能够衔接丝缕。“扬派”装裱用糊如水、轻浆重排、镶缝平正、挺直牢实、拼花相应、宽窄统一、转边整齐。从选纸到揭复,从调墨到接画意,七十二道工序,步步严谨,不容半点闪失。

“现在很多人并不了解‘扬派’装裱技艺,我便牵头组织了这场扬州装裱技艺展,选取26幅贾聚成先生的书画作品,请26位‘扬派’装裱技艺传人,一一进行装裱,并进行集中展示。”卜万水说。

卜万水介绍,展出的26幅作品所采用的技巧,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希望借此次装裱技艺展,让更多观众了解“扬派”装裱技艺之美。 记者 王鑫

标签:文化

责任编辑:行晓艺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