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江苏发布集群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形成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
来源:交汇点新闻   2023-12-05 08:13:00

交汇点讯 江苏是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位于长江江苏段北岸的苏中地区,是全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4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江苏省国防科工办日前发布《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江苏省工信厅民爆船舶处相关人士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2022年11月,“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当选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依托三座城市各自的产业特色,通泰扬沿江船舶海工产业带已经形成,各地差异化竞争,形成了南通的海工装备、豪华邮轮,泰州的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扬州的大型散货船和滚装船等特色基地。远洋船舶方面,已经形成南通、泰州、扬州三个“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远洋造船基地,在南通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制造基地以及南通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

产业规模方面,2022年,通泰扬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327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国船舶与海工产业比重达到35.6%,占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8%。船舶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国内第一。海工装备新接订单、交付数量约占全国的1/4。产业集聚度连续多年超过85%。集群已具备各类民用运输船舶、工程船舶以及从近海到深海的各类海工装备的交付业绩、建造能力,克令吊、舵机、平台抬升系统、锚链等配套产品已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龙头企业集聚方面,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等5家企业造船完工量位居全国前十强;启东中远海运重工、江苏招商局重工、惠生南通重工等海工装备企业位居行业前列。

配套能力方面,通泰扬地区是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根据对集群内部分船舶海工总装企业的调研,13家企业共拥有大中小合格设备供应商1800多家,单一企业拥有设备供应商最多达到476家,近800家分布于集群内部的通泰扬地区。形成以总装制造为核心,集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配套体系。三大主流船型本地配套率达65%,特种船舶、海工装备的本地配套率达25%。一批关键设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占国内50%的市场份额。

此次《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智能绿色的新型产业生态基本确立,全产业链配套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海工装备占全国市场份额30%左右、高技术船舶占全国市场份额40%左右,船舶与海工装备占世界市场份额力争20%左右。培育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配套产品品牌。推动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力争达到5%,建成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主流船型配套能力力争达到65%,海工配套能力力争达到25%。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标签:船舶;海工;海工装备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2025042208475564269592.jpg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要闻.jpg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要闻.jpg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A727OFGPFPSwXvbi2IPtGFhr.jpg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
最新消息.jpeg.jpg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停止对华经贸打压,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本网策划
1.jpg